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通洲图书馆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通洲图书馆
图书馆长: 郑瑞贞
成立时间: 2004年9月29日
图书馆址: 闽侯县南通镇
发布时间: 2008/10/25 17:02:14

      
       在闽侯县南通镇,有这么一户人家,妻子郑瑞贞出身于教育世家,丈夫张盛颜退休前是南通镇机关干部。夫妻俩一生勤俭、克己奉公、与人为善,培养出的三个子女如今都兢兢业业忙碌在行政岗位上。
        多年执教、多年生活在农村,使郑瑞贞深刻体验到家乡南通文化的贫瘠和知识的匮乏。当她十年前离开教育岗位退休时,看到家乡的父老在发展经济中吃尽没有文化的苦头,许多在学孩子无所事事经常逗留在游艺厅、网吧,想为乡亲和孩子们营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愿望越发强烈了。丈夫张盛颜得知妻子的心愿后,马上积极作出响应,决心与妻子一起竭尽余生在家乡创办一个公益性图书馆,无偿为大众借阅书籍提供方便。
        在夫妻俩不懈坚持和努力下,在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9月29日,面积150平方米,拥有电脑14台、报刊杂志28份、影碟50多张、藏书10000多册的通洲图书馆正式开馆。自开馆起,郑瑞贞的图书馆就吸引了无数的借书者。为了使图书馆管理更加规范,更方便父老乡亲和学子们书籍借阅,两个老人家一合计,自掏腰包聘请了一位图书馆管理员,决定每周周三到周日为图书馆无偿开馆日。
        4年来,图书馆的开办明显地改善了乡村学习环境,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乡亲们在空闲时,常常带着借书证直奔通洲图书馆而去,或阅读或查找资料或带着书籍回家。渐渐地泡黑网吧的中小学生少了,周末和放学时间来借书的学生多了。提起图书馆,老师和家长的脸上笑意深了。
        多年来,尽管两位老人为人处事低调又低调,因为口耳相传,通洲图书馆的事迹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带来了连锁的社会反应。省、市、县电视台派人陆续来采访并播出两位老人和他们的图书馆事迹; 2005年福州市“读书月活动”向图书馆赠书500多本;2006年福州市永惠药店经理在观看了电视台对图书馆的采访后非常感动,当即送来了图书100多本;同年,福州市红十字会奖励给图书馆人民币5000元。
        迄今为止,通洲图书馆在两位老人的执着坚持下越办越红火,其积极影响日见深远,人们对两位老人的赞美和敬意也溢于言表。人们有理由相信,播下的知识种子来日定能枝繁叶茂。
         为了支持郑瑞贞的公益行为,市少儿图书馆主动上门联系,2008年3月27日在通洲图书馆内设立了“福州市少儿图书馆图书流通点”,用馆藏图书资源充实这个农家图书馆的实力,使它在农村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来图书馆的读者中间,年龄最大的是76岁的张老伯,他来此阅读当天的报纸;年龄最小的是在南通中心小学读六年级的张玲燕,她来还前两天借读的书,又借了一本新书。小姑娘说,有了郑奶奶办的这家图书馆,村里人过年更有味。
         走进了这家乡村图书馆,但见图书馆布景雅致,设有阅览大厅、藏书室、电子图书室、书画室。电子图书室有10万册藏书,读者可通过设在这里的数台电脑,上网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藏书室有万册图书,书画室备有宣纸、笔墨,欢迎村民来此练字练画。细心的郑奶奶还将自己读书心得写成励志条幅挂在图书馆里,提醒大家多读书。图书馆醒目处还挂有一小黑板,这是用来写“每周一句”的。
  郑瑞贞说,图书馆每周三至周日全天免费向群众开放,因为春节来读书的村民们非常多,所以连原来关门休整的周一、周二也破例向群众开放。说起新年心愿,郑瑞贞说:“我希望乡亲们能多进图书馆远离麻将桌,我再累都心甘。”郑瑞贞的丈夫张盛颜说:“我希望能赚更多的钱,让图书馆的藏书越来越多。”张盛颜说,这是他72岁了还日夜奔忙的动力。
 
(访问时间:2008年10月25日)
 
(访问时间:2008年10月25日)
 
(访问时间:2008年10月25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