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西安市灞桥区图书馆骏马分馆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西安市灞桥区图书馆骏马分馆
图书馆长: 陈武艺
成立时间: 2007年5月
图书馆址: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办事处骏马村
发布时间: 2008/11/1 18:44:00

      
     最近一段时间,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办事处骏马村的群众劳动之余多了一个去处--村里的图书馆。由骏马村村民陈武艺投资60万元建起这个农民图书馆,目前已藏书3万余册,陈列期刊240种。

    图书馆挂着"西安市灞桥区图书馆骏马分馆"的牌子,分为图书和期刊两个阅览室,与农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书刊占了很大比例。正在翻看一本奶牛养殖书籍的村民陈茂盛说:"我们这个郊区村农活不太重,以前有了空闲打牌的多、打麻将的多。现在有了图书馆,来这里看书的人越来越多,既可以休闲娱乐,还能查些资料。"

    骏马村图书馆的创办者陈武艺,今年41岁,从小生长在骏马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自己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凭着关中汉子的韧劲儿和吃苦精神,陈武艺做生意谋生取得了成功,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富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致富后的陈武艺经常思索如何为丰富村里的精神文化做些事情。

    "在区政府、区文体局、区图书馆帮助指导下,我认识到办一个图书馆是有意义的善事,一来有助于一些中小学生离开网吧,二来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陈武艺说,"于是我前后拿出60万元,修建房屋、添置设备、购买图书,现在终于建起了图书馆。"

    骏马村图书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目前已藏书3万余册,以公益性提供书刊借阅为主,服务周边近10个村庄的上万名农民朋友。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学会理事长刘琦说,陈武艺创办的图书馆体现了农民群众自建、自管、自用的特点,是全省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图书馆,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动民间力量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傍晚七八点,灞桥区骏马村、白陈村、麦王村等五六个村的村民就会相约三三两两到灞桥区图书馆骏马分馆借阅自己喜爱的图书杂志,有的还到图书馆旁边的文体中心参加各种活动。图书馆馆长陈武艺看到这些景象,心里十分欣喜。他为了让农民多读点书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7月1日,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获悉陈武艺的事迹后,给灞桥区文体中心的一封信中称赞说:“陈武艺创办农村图书馆,是可贵可贺的事,这是个文化建设项目,造福乡里,影响深远,是值得宣传与推广的。”

    作为陕西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图书馆的创办人,陈武艺是西安市灞桥区骏马村人,早年因家贫辍学,19岁便远赴宁夏银川谋生,先后做过泥瓦匠、开过铸造厂、经营过苗圃等等,还曾有过辛苦几个月却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的经历。凭着农民儿子特有的那一股子韧劲儿和吃苦精神,在外面摸爬滚打20年后,他终于获得了创业的成功,不仅有了自己的公司,也有了不少的积蓄。然而,当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后发现,虽然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这些年有了显著提高,但文化生活依然比较单调,往往是在麻将声中消磨闲暇时光,尤其是不少年轻人,中学毕业就不再读书,无所事事,赌博、滋事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党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当年因为家境不好上不起学,到现在连合同有时都写不好。人生实际体验,让他多读点书的愿望更为迫切。他想,现在村民物质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也应该丰富起来。他决定用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出一把力。经过反复斟酌,他形成了出资创办一个农民图书馆的完整思路。

    从设计规划,选址建房,到购买图书,招聘人员,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他都日夜奔波,费尽心血。这位身材敦实、皮肤黝黑、衣着朴素、言语不多的汉子,默默埋头苦干着,有些人对他的举动不甚理解,毕竟这是个纯支出无回报的公益事业。对一些冷嘲热讽,陈武艺总是淡然一笑。

     据陈武艺介绍,图书馆每个月的维护费用加上管理人员的工资开支要达到4000元左右,而这些费用全部由他个人解决。图书馆将根据读者的需求,每3个月购进2000余本新书,还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开设一个电子阅览室,让农民也可以在家门口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曾经捐资助学,也做过扶贫济困,但是我认为,让咱农民多读点书,充实精神文化需求,才是最值得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我建这个图书馆,就是为乡亲们创造多读点书的环境。我要把它当成后半生的事业做好。”陈武艺自信地说。

资料来源:

http://www.nlc.gov.cn/yjfw/2007/0914/article_335.htm

(访问时间:2008年11月1日)

http://www.sn.xinhuanet.com/2007-08/22/content_10931612.htm

(访问时间:2008年11月1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