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徐继新“爱心图书馆”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徐继新“爱心图书馆”
图书馆长: 徐继新
成立时间: 1999年
图书馆址: 北京昌平县崔村镇大辛峰村
发布时间: 2008/11/29 14:03:45

      

    “这个屋内,一切都是免费的。”2004年5月13日办起免费图书馆的农民徐继新说,失业的困扰可能会中断他让乡亲们免费看书的梦想。
  1999年,昌平崔村镇大辛峰村村民徐继新在村口主路边租了一块地,自己花钱盖房建成了面积45平方米的爱心图书馆。截至2004年5月,馆内有法律、文艺、教育、医学等30多个种类、近2万册书籍。因是免费阅览,已吸引3万多人光顾了他的图书馆,尤其是周边许多的中小学生。
  为了自己心爱的图书馆,这几年徐继新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图书馆内。“要想治愚就得先学知识。”徐继新执着地自办免费供人阅览的图书馆,缘由非常简单。今年五一期间,他埋头在家,按照国家图书馆为图书分类做目录方式给馆内的书做了目录。
  徐继新之前在家乡一家企业工作,2004年五一节当天,因为企业破产,他也失去了主要的生活来源。“往年4月底就做完熏虫、防腐和消毒工作了,但是今年因为资金紧张,这些事到现在还没做。”徐继新说。

     徐继新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其创办的爱心图书馆里、书架上、桌子上、墙上,放满了一件件过去农村工作、生活离不开的物件。您看,这些物件您还记得么?特别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你能叫得上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徐继新1968年出生,土生土长的大辛峰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从事过职员、企业经理等多个行当,1999年,自己出资盖房,建起了“爱心图书馆”。至2005年“爱心图书馆”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在文化部图书馆司备案的个人主办的图书馆。
 
    提起办这个文物展的初衷,徐继新说,现代人对这些民俗文物缺乏保护意识,甚至把它们当成垃圾扔掉,可他不止一次地在报纸上看到外国人乘车购买老北京的垃圾。我们的许多民俗文物正是在不知不觉中向外流失,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以后我们要看自己的文物就要到外国去看了。
    徐继新是个勤快又有心计的人,同时还是个兴趣广泛又不计名利的人。文物展上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他平时积累起来的,据说,十几年前他就在收藏了。这其中也不乏从别人家的垃圾堆、甚至是废品收购站捡回来的。
 
    徐继新的生活并不宽裕,每月1000来元的收入还要保证上初中女儿的开销。
 
    除了收藏,书法、看书也是他的爱好。总之,他的业余爱好全都用到了这些与文化沾边的事情上了。
 
    办图书馆,他办了个全国第一。徐继新说:办图书馆并没有想把它办成全国唯一。但图书馆的效果,却使本村乃至周边的人有了汲取知识的场所,不知不觉中文明程度提高了。
 
    办文物展,是不是又办了个全国唯一呢?这里我们不得而知。徐继新说:我主要的目的是唤起人们保护民俗文物的意识。
      2008年4月6日,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村民、爱心图书馆创办者徐继新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宝贝玩意儿”,在村里办起了民俗文物展。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己的收藏品:有北京老字号京酱园的酱坛、有老庙“天祭寺”房上的瓦当、有民国初期的奶瓶、还有100多年前的木刻……

  徐继新被村里人笑称为“破烂王”,他所收藏的宝贝在很多人眼里看来都是“垃圾”,此次他展出的民俗文物大部分都是从垃圾堆里“淘”出来的。他希望通过举办民俗文物展,唤起人们保护民俗文物的意识。此次展出的文物有古迹文书、有价票券、民间刺绣、灰陶盘罐、木刻、文房四宝、灯具、编织、瓷器、生产生活用品、建筑构件、石材石器、剪纸、铜器以及玻璃制品共16类。

 
    看过展览的人都说这个展览办得好,总结起来的意思就是“温故而知新”。最简单的效果就是警示人们不忘过去,珍视现在。
 
资料来源:
(访问时间:2008年11月29日)
(访问时间:2008年11月29日)
(访问时间:2008年11月29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