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应农图书馆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应农图书馆
图书馆长: 胡应农
成立时间: 1992年12月
图书馆址: 湖南长沙市望城县靖港镇胜利村
发布时间: 2008/12/20 17:05:07

      

    望城县靖港镇有一家农民自己开的图书馆,“五一”期间,它像一个磁场,把周围的乡民和学生们都吸引过来了。这家图书馆名叫“应农图书馆”,藏书有2万多册,合订期刊800多册,常年订阅的报纸就有80多种。办起这家图书馆的人是今年76岁的胡应龙,他平时喜欢写写字,看看书。1994年,胡老把自己积累了几十年的书拿出来,办起了长沙市第一个上万册的农民图书馆。胡应龙生活朴素,而老人家在书的方面却一点都不吝啬,痴迷程度远近闻名。有一次胡老去县城购买科技书籍,一进书店门他便忘记了时间,等走出书店早天黑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背着20多公斤的书,走了足足5个小时才回家,家人都说他是“要书不要命”。
     村民周德祥勤苦劳作,却苦于无致富良方,在胡老的图书馆里看了几天书后,眼界大开,从黑龙江省引进了17头良种奶牛,回家开起了奶牛养殖场。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红火,光奶牛养殖就给他带来每年12万左右的纯利润。
      如今,应农图书馆已成了四面八方乡亲们的精神乐园和信息窗口。附近的许多农民都和周德祥一样,在这里学到了科技知识,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胡老的图书馆不仅让周边的乡邻们尝到了甜头,附近的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也是图书馆里座上常客,还参加胡老组织的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

      提起望城县靖港镇的胡应爹,他的名气可不小。为什么?因为他办的家庭图书馆———应龙图书馆藏书近3万册,全部免费对村民开放。正是这个家庭图书馆,不但是“市先进万册图书馆”,还是湖南“优秀图书馆”呢!而胡应爹也被评为长沙市首届“十大藏书家”,他的事迹还编入了学雷锋“英雄谱”。

    胡应爹名叫胡应龙,熟识胡应爹的人都知道,他生活朴素,省吃俭用,抽两元钱一包的烟是他惟一的“不良嗜好”。他将每年的积蓄和所得稿费全部用来买书。从胡应爹的家到靖港镇上要步行5公里,再搭车到县城需半小时,赶到长沙市内最少需要一个小时,但只要听说有好书,他就会“闻风而动”。有一次,他去县城购买一批儿童读物,谁知进了新华书店的门,便忘了时间。等出书店时,外面已是华灯初上,无车可返。无奈之下,他只得肩挑20多公斤的书,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着路往家赶。10多公里路,他足足走了4个小时。进家门时已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家里人都说:“你要书不要命啊!”

    他和老伴过70双寿时,他在客厅设了一个“最高礼物台”。“最高礼物”是指书,只有书才能登台为礼,其余都拒收。那天大女婿特地买了一只金戒指、一副金项链作为寿礼,他不乐意。大女儿只好又马上去新华书店补买了1200元的书给胡应爹。从此,儿女们再不送东送西,只给他送书、订报。

    胡应爹以图书馆为阵地,以育人为根本,经常组织学习书法、写春联、新春联欢等各种活动。他共办过11期书法班,参加学习的累计达500余人次,其中在省少儿书法大赛中获二、三等奖的有5人,获市、县级奖的更多。

    帮助农村青年学科技,奔小康,走致富之路,也是胡应爹热衷做的事。中南村青年农民周德祥,经常到图书馆去学习和咨询,胡应爹便向他推荐了《养猪大全》、《怎样种好蔬菜》等书籍,去年还送了他一年的《湖南科技报》。很快,小周掌握了一定的实用科技知识,不久办起了养猪场和蔬菜基地,去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今年他新建了一个能养30头奶牛的牛棚,买回了奶牛。胡应爹又为他送去了《养奶牛是致富之路》一书,现在他自己也订了《科技顾问》等4种科技杂志。小周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他对别人说:“我能够搞出点规模,多亏胡应爹帮了我的大忙!”

    “关心下代献嘉猷,白发苍苍未肯休,老骥犹有千里志,藏书五万力追求”。“我还要增加两万册图书,新建一栋三层的馆房,这就是我的愿望。”胡应爹这样说。

“应农书社”改名为“应农图书馆”,对湖南省望城县靖港乡胜利村来说是件大事,四方乡邻纷纷来贺。

    65岁的农民胡应龙自1992年12月创办“应农书社”,与老伴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先后投资10500元,购置图书11200余册,发展持证读者110多人。日前,长沙市文化局正式授予他图书馆馆牌。

    胡老汉爱书如命,农闲时总爱走村串户,谁家有书报,他就宝贝一样收集起来。三年来,他从老乡家里搜罗整理出2200余册书。他订了22份报纸、28种期刊,报刊中有用的资料总是精心地剪下来,分门别类做成剪报,现已有280大本剪报集。遇到买不着的好书,他干脆借来用手抄。至今,老伴已经替他装订了34本这样的“线装书”。儿女们知道父亲爱书,他生日时就买书和书架作为寿礼。

    “要治穷根先富脑。”这是胡老汉办图书馆的初衷。在他腾出来作阅览室、借书室的屋子里,墙上挂满“致富之路”的剪报集粹和名人警语。他规定凡借阅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书籍的一律免费,并要求读者做出效果反馈。

    四方乡邻是图书馆的直接受益者。许多农民的子弟假期都在图书馆度过,一些村民也从这里学会了脱贫致富技能。村民章海滨从借阅的书上学会养鱼,每年收入4000多元。致富后,他为这个图书馆送来一个大镜框,上写“书缘”两个大字。
望城县靖港镇的应龙图书馆是个很大的小图书馆。说它小,是因为这是一个家庭图书屋;说它大,是因为它的名气大。它不仅是“市先进万册图书馆”,还是“湖南优秀图书馆”呢。年届古稀的馆主胡应龙在小天地中干出大事业,被评为长沙市首届“十大藏书家”、“学雷锋十佳个人”。

    爱书如命的古稀老人

  1985年,生活朴素的胡应龙看到乡邻的孩子看书读报难,农民致富信息、科学知识奇缺,便筹划着办一个家庭图书馆。他将多年的积蓄和稿费全部用来买了新书,免费向乡邻开放。

  从一无所有到一个3万册的图书馆,不知耗费了胡老爹多少心血。从他家到县城步行、搭车辗转一趟至少需两个多小时,但只要听说有好书他就会“闻书而动”。有一次,胡应龙去县城购买一批儿童读物,踏进新华书店大门,便乐不思归,忘了时间。当购齐所需书籍走出书店时,已是华灯初上,无车可乘。70多岁的他肩挑20多公斤书,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着黑往家赶。当他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地进家门时,焦急等候多时的老伴嗔怪地骂道:“死老头子,你要书不要命呀!”

  胡应龙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送礼只能送书。他70大寿时,女婿特地买了一只金戒指、一副金项链作为寿礼,胡应龙看了一眼,随手塞到老伴的手中,自己一声不吭地扎进了图书馆。深知父亲脾气的女儿知道父亲的心思,第二天清早就到城里买了1200元书送到父亲手中。胡应龙一看到书脸上就乐开了花,嘴里一个劲唠叨:还是女儿知道老爸的心。

    播撒文明的德育基地

  胡应龙建图书馆不是为了名,而是想传播知识和文明。图书馆结合重大纪念日举办了《抗日胜利纪念》、《抗洪英雄事迹》、《建国五十周年》等20多个图片展览,到全镇各学校、集市去展出,学生们参观后都说:这比在课堂里听的还好,很形象、容易记。

  该县六中学生梁某的父母爱打牌,为输钱的事常吵吵闹闹。小梁读了《现代家庭》、《文明大观》、《做人与处世》等书后,写下几句话送给父母:“我劝爹妈少打牌,看书读报寿南山。吵吵闹闹逗人笑,和睦家庭事事安。”父母看到女儿的留言羞愧难当,发誓坚决戒赌。

  春节期间,应龙图书馆也是最热闹的。这里的填成语、猜字谜、讲故事、朗读等有奖竞赛,不光吸引着小孩子,也把大人们从麻将桌上吸引过来。

  应龙图书馆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学校将这里定为德育基地,而他也被17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农民致富的良师益友

  不仅传播文明,图书馆还成为农民致富的向导和益友。图书馆特设了一间科技咨询室,来作科技咨询的,胡应龙都热情接待,介绍有关科技书籍。中南村青年农民周德祥苦于无技术找不到致富门路,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走进了咨询室。胡应龙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向他推荐了《养猪大全》、《怎样种好蔬菜》等书籍,还送了他一年的《湖南科技报》。小周凭借掌握的科技知识办起了养猪场和蔬菜基地,去年纯收入3万多元,今年,他用这3万元发展奶牛养殖。胡应龙又为他送去《养奶牛是致富之路》。

  胡应龙爱书如命,可给农民送书一点也不小气。今年市科协给他送去了100本《家庭科普知识问答》,他全部送给了附近的村民。家里人不理解,他笑着说:“我办图书馆还不是指望农民能致富吗?”

  今年春节,趁着全家人回家团聚的时机,胡应龙召开家庭大会,向儿、媳、婿、女讲出了自己要把图书馆的建设扩大和把传播知识的工作传下去的想法。家里人异口同声坚决支持,他和家人共同筹集20万元资金,在高乔大道旁新建一座面积180平方米的3层楼的新图书馆。

  考虑自己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他也谋划着能挑出一个接班人,和他共同管理图书馆。思虑许久,中专毕业的外孙女被他锁定。如今,到应龙图书馆来看书的人惊喜地发现,图书馆又多了一位小主人了。

资料来源:
http://www.xxcb.com.cn/show.asp?id=103211
(发布时间:2002年05月06日)
(访问时间:2008年12月20日)
http://hunan.voc.com.cn/content/2002-09/04/content_1566093.htm
(发布时间:2002年09月04日)
(访问时间:2008年12月20日)
http://www.huadu.gov.cn:8080/was40/detail?record=950435&channelid=48004
(发布时间:1995年01月09日)
(访问时间:2008年12月20日)
http://www.csonline.com.cn/gb/content/2002-05/09/content_130074.htm
(发布时间:2002年05月09日)
(访问时间:2008年12月20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