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杨世军“农民工维权书房”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杨世军“农民工维权书房”
图书馆长: 杨世军
成立时间: 2003年
图书馆址: 湖北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二路辛家地
发布时间: 2009/5/1 17:50:08

      

    有位叫杨世军的农民工在武汉开办了一个“农民工维权书屋”,已收集200多册有关农民工维权的书籍,并订了10来份报纸以掌握相关信息。目前,他已帮助多位农民工放弃非理性“讨薪”等举动并成功依法维权。在各级政府、工会及许多社会组织高度重视为农民工维权的大局下,这位农民工在民间做此努力,或许未必会被一些人看重。但其良好的愿望和尽其所能来引导与帮助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的作为,委实难能可贵。他本身作为一个农民工,做此善举对其他农民工也有良好的启迪和示范作用。多年来,有些农民工不时遭遇老板“欠薪”、“赖薪”等权益侵害。有的农民工在追讨无果的情况下,有时便采取堵大门、拦道路乃至以爬塔吊、跳楼等非理性方式来讨薪。要说,农民工这样做大都是出于无奈;其根子和祸首也主要是在于欠薪赖账的一方。但讨薪维权的农民工也要充分认识到,采取上述那类非理性的方式讨薪维权,不但极易酿成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而且本身亦是违法和有悖公序良俗的;有时即使以此类方式讨薪成功,也是以影响社会安定和让社会付出重大成本为代价的。所以,无论是谁,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避免这类“维权”方式,都要依法理性行事,比如,通过信访、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制度性机制来维权等。当然,一般来说,遭遇侵权的农民工大都处于弱势,如果理当为其撑腰的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积极作为,就容易导致他们陷于无助和无奈的困境。故而,对遭遇侵权农民工的诉求,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一定不能怠慢,一定要积极作为,以尽可能避免他们陷于难以成功维权的困境。

  而从长远来看,农民工增强法治意识、法律知识和维权能力,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不仅能有效避免走入非理性维权的误区,而且也有利于自身主动防范,避免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从这个角度说,农民工杨世军自办“农民工维权书屋”,致力于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帮助,实乃不乏社会意义。

    农民工维权,是一个各界关注的问题。在硚口古田二路,现年50岁、来自广水的农民工杨世军,在租住房里,开了个“农民工维权书房”,他在巩固自身维权知识的同时,也无私地为其他农民工提供着方便。
  杨世军的租住地在辛家地,一进门,就能看见摆放整齐的报纸和书籍。暴力事件、维权索赔、人权保护……杨世军的十几个资料盒里,装着种类纷繁的典型案例。历史、法律、劳动、经济……家中唯一的五斗柜里,都是与农民工息息相关的信息。
  1993年,当过兵的杨世军,只身来到了武汉,成为了一名装修工人。2001年,他在汉打工的儿子遇到了不公平待遇,杨世军找来相关法律法规,奔走在劳动局和企业之间。虽然最终维权成功,但他明显感到,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是不可能成功维权的。2003年,他萌发了创办“农民工维权书房”的想法:一方面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为其他农民工提供帮助。
  杨世军说,现在,他已有200多册关于农民工维权方面的书籍。为了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他还订了十来份报纸。
  在建起维权书房的5年时间内,杨世军不管多累多忙,每天晚上都至少要读书剪报4个小时以上。碰到休息日,他更是足不出户,一早上买来饭菜后,一天都呆在书桌边。“我已经成功帮助其他农民工完成了三次维权。马上我就要去学电脑了,学好后,就更方便了。”杨世军信心十足地说。

资料来源:
http://www.nocn.com.cn/news/manage_detail.asp?nid=20855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7日]
[访问时间:2009年5月1日]

http://www.mingong123.com/news/13/200812/f8b2e121d30dcb2a.html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7日]
[访问时间:2009年5月1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