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乡村藏书院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乡村藏书院
图书馆长: 汪新民
成立时间: 2003年
图书馆址: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汪家湾(一组)
发布时间: 2009/9/4 15:17:34

      

      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退休教师汪新民收集了1万多册书和8100多位名人画像,在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1940年出生的汪新民老师,退休后利用一把剪刀、一支笔,退休后10年来坚持剪报、收藏图书和搜集各种有益的资料书刊,先后从100多种报刊上剪辑下600余万字的文章和信息,并装订成册,分成“励志青春”、“法律法规”、“文学艺术”、“科技知识”等11大类。

     洗马镇乡村书院是由浠水县文化馆扶持,退休教师汪新民同志于2003年创办的。位于洗马镇羊角桥村一组。 该书院现有藏书8000多册,剪贴报刊资料10000多条,收藏国内外各种烟标200多种,电话磁卡600多个。 该书院免费向在武汉、黄石、鄂州、黄州、蕲春市、县外出的农民工和周边的蕲阳、羊角、洗马等村组的读者提供图书借阅,并在醒目的地方举办宣传栏,仅2007年就举办了报刊宣传栏13期。
    目前已有浠水县文化馆、洗马中学、洗马小学三家单位在此挂牌,分别是:“浠水县文化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室”;“洗马中学家长学校教学点”;“浠水县洗马镇中小学生校外辅导站”。
    该书院曾先后被2007年4月15日的《黄冈日报》、2007年4月《鄂东晚报》、2007年5月16日号的《楚天声频报》、2007年6月2号《楚天都市报》和《黄冈电视台》、《浠水电视台》报导过。

  汪新民又将多年收藏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农村养猪新技术》、《韭菜、葱蒜栽培技术》等“宝贝”拿出来,义务办起了藏书近万册的乡村藏书院,吸引了周边4个村上万人次借阅。他的乡村藏书院,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深受农民欢迎。

  洗马镇官塘村姜小毛家有鱼池5亩,5月初鱼得了“怪病”,眼看到手的收入要成泡影,姜小毛来到乡村藏书院翻阅资料,终于找到了治鱼病的药方,很快治好了鱼病;上马石村养猪大户周继业,长期在藏书院查阅养猪资料,根据资料上的方法配制饲料,节约了投资,生猪长势喜人。

  汪新民自豪地说:“这书和报纸不仅让一些人戒了赌,懂得了政策,还为当地村民解决了科技难题,让不少人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浠水退休教师汪新民的家中陈设着4500余册书籍,1.2万余份资料,1800多种烟标,8100多位古今中外的名人画像,每天吸引着许多读者前来阅读、观看,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乡村藏书院”。

  汪老师热情地接待前来看书查资料的学生,他的家里塞满了书籍和画像,让人目不暇接。

  汪新民老师1997年退休,退休后他一直致力于藏书,搜集各种有价值的资料书刊,10年来,他搜集了4500多册各种书籍,1.2万多份有价值的资料,1800多种烟标,8100多位古今中外的名人画像,对当地老百姓免费开放。

    自创办“乡村藏书院”以来,汪新民共接待读者1000多人,为当地老百姓解决科技难题500多例。

     书屋藏有时事、文学、科普、卫生等几十类书籍近万册以及各类报刊,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了当地农民朋友汲取知识、了解时事政治的一个好去处。2009年3月下旬,该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汪新民老师又四处搜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书籍和报刊,不断丰富书屋内容,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利用农闲前来阅读。有的村民还自发的把自己的学习体会,编成脍炙人口的民间小调,走村串户四处传唱,使学习实践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资料来源:

http://epaper.xplus.com/papers/ncxb/20081010/n6.shtml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10日]

[访问时间:2009年9月4日]

http://news.163.com/07/0603/21/3G3HCVDJ00011229.html

[发布时间:2007年6月3日]

[访问时间:2009年9月4日]

http://www.xswh.net.cn/htdocs/xxlr1.asp?ID=5602

[发布时间:2007年9月19日]

[访问时间:2009年9月4日]

http://news.163.com/07/0130/07/362OKEDB000120GU.html

[发布时间:2007年1月30日]

[访问时间:2009年9月4日]

http://www.cnxishui.net/2009-04/25/cms30877article.shtml

[发布时间:2009年4月25日]

[访问时间:2009年9月4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