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高秋林家庭文化站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高秋林家庭文化站
图书馆长: 高秋林
成立时间: 1992年
图书馆址: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铺头村
发布时间: 2010/8/4 15:27:37

      

家庭办起文化站,在仙游农村是件新鲜事。2001年8月,枫亭镇铺头街高秋林,这位1930年出生的家庭文化站站长。一踏进高家,一种花香夹着书香扑面而来。
 站在高家宽敞的大厅里,环顾四墙,满眼皆是书画。有些书画作品还是莆仙名画家的真迹,但更多的是前来参观的来宾留下的墨宝。藏书室中间放着一张书桌,桌上排放各种工具书,书籍上方还放着一些颇有典雅与风韵的盆栽;四周墙壁都站立着一排2米多高的书架,书架上陈列着古今中外的书籍,有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经济知识、地理历史和各类邮册邮品8000多册。阅报室里有几十种报纸1万多张,每一种报纸都整整齐齐地逐月叠起来,按年份分门别类地排列,既美观又便于查找。置身在书的海洋里,闻着荡漾的书香,倒也别具一番情趣。
  在高家老屋的前方,有个小型花圃跃入眼帘,有梅、兰、菊、竹、松、柏、桧、椿……各种各样的花卉100多种共1000盆,一列列整齐划一地并排着,看那千姿百态,竞相生长,倒也给人营造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
  据枫亭镇干部介绍,高先生为了闯出一条“以花养书兴文”的路子,特地在自家藏书中找出育花技术资料,认真地钻研起来,还订阅3份花卉杂志,从中学会了栽花技术,硬把这个小型花圃像模像样地建了起来。他就是靠出租和出售盆花,增加经济收入,积攒家庭文化站的发展资金。每年,他家总要订阅七、八份报刊,2001年订阅各类报刊十来种。
  高秋林省吃俭用积下钱来,购置古今中外侦破书籍400多册。平时,他还十分注意收集各种报刊1000多份,建立一个私人资料库。1992年,高先生退休返乡。他看到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心情特别的沉重。于是,一个念头在他心里酝酿,不久就付诸实施。在子女的支持下,他把历年收藏的几十箱书籍、报刊和邮册拿出来,办起了家庭文化站。
  几年来,来高家文化站借书、阅报的教师、学生、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达几千人次。更令高先生难忘的是1999年,美、英、法、荷、意、澳、日等7个国家的从事民俗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北大、南大、人大、厦大等国内十多所大学教授的陪同下,到高家文化站查阅莆仙民俗资料。他的文化站一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枫亭民间组织还根据这些宝遗资料,精心挑选礼仪小姐,在高先生的指导下,办起民间礼仪培训班,让外国专家亲眼目睹莆仙风情。美国牛津大学教授龙彼特,还按照莆仙习俗,在高家过起80岁的生日。外国专家一行28人,在临别之前,还特地书写“根深叶茂”四个大字相赠,这就是他们在高家参观考察时留下的印象。
    他只有初中文化,但他自费开办的家庭图书馆已经吸引了上万名农村群众前来阅读;几年来,他独立举办了6个大型书画展;他立志开拓一片文化绿洲——

  2005年8月底,高秋林家250多幅抗战主题书画作品和300多部抗战图书,满满当当地占据了屋子一楼大厅和二楼展厅,来自周围七里八乡的观众络绎不绝。
  这个民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军民书画展”,揭示了一位老党员弘扬先进文化的情怀。而类似规模的画展,高秋林仅凭一人之力就已经举办了6次。
  高秋林出生于1930年,因家贫只念到初中便辍学。然而他却爱书藏书,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后他长期在仙游县公安局办公室工作,曾利用自己的藏书在局机关办了一个“高秋林图书室”,丰富了民警们的文化生活。1992年他退休回到枫亭镇铺头村老家,搬回了一大卡车家当——除了2个书橱外,全是一箱箱图书和报刊。
  高秋林退休后独守他的一堆书刊,加上侍弄花卉盆景,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当时的铺头村,文化生活贫乏,许多村民业余沉迷于打纸牌搓麻将,更有些老人热衷于烧香求神拜菩萨,老高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何不利用自己的藏书藏报创办一个家庭文化站,为村民们提供精神食粮呢?老高想。
  说干就干,他续订了《福建日报》、《每周文摘》、《支部生活》,增订了《中国老年报》、《花卉盆景》、《集邮》等十几种报纸杂志,又将多年积藏的几十箱图书按文化教育、政治法律、农业科技、地理旅游、历史名人、医药卫生、生活顾问等分类陈列。不久,一个为村民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的“高秋林家庭文化站”正式挂牌。
  此事传扬开后,前来光顾的读者越来越多,老高对来者笑脸相迎,还备好桌椅和茶水;有人需要把书借回去看,老高就翻开登记本做个记录;有人需要查资料,老高就引导他们到报刊架前,让其按年月顺序查找。
  渐渐地,周围几个中小学的师生以及枫亭镇各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也慕名而来,“高秋林家庭文化站”名声越来越大。
  “家庭文化站”从赌桌上拉“麻友”,从宫庙里抢“香客”,使许多人捧起了书本报刊。老高干得更起劲了。他不但要求儿子高黎明、高黎新把订阅的报刊全数保存带回来,自己还多方搜求购买好书。
  老高买书上了瘾。有一次,家中没米下锅了,老伴朱凤玉要他去买米,想不到他竟转到街边的书摊上抱回了一堆书。老伴只好去邻家借米下锅。
  退休金有限,而家庭文化站的维持和扩大需要资金支撑,怎么办?老高利用自己侍弄花卉盆景的专长,在院子里、阳台上培养了数百盆苏铁、孔雀兰、人参榕、红叶芭蕉等花卉盆景,向外出租;又承揽下一些单位的绿化美化设计和布置,适当收些劳务费,摸索出了一条“以花养书”的路子。为此,老高的家庭文化站被人们誉为“书香伴花香,香飘千万家”。
  近年来,老高还相继开办了“庆祝建国55周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1周年”、“元宵节书画展”等5次大型书画展。
  这次“纪念抗战胜利书画展”,他整整筹备了半年之久,自费数千元,发出数百封征集函,附上家庭文化站介绍,并向参展书画家们回赠精美的寿山石章。来自北京、上海、海南、新疆、内蒙古30多个省市区和台港澳的各界人士纷纷惠赠佳作,其中包括11位曾经驰骋疆场的老将军。
  为开拓农村文化绿洲,老高付出了很多很多,问起这么做的初衷,他朴实地回答道:“我是穷人家出身,现在一家8口有5个是党员,6个是政府工作人员,我只有力所能及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才能回报党的恩情!”
    324国道靠近仙游县枫亭镇的公路边,有一家特别的铺面。店铺并不经营商品,挂的是“高秋林家庭文化室”、“关工委爱心图书室”等牌子,进出其中的是背着书包或扎着红领巾的青少年。店铺前,常能见到一位热情的老者,不时地迎来送往,他就是枫亭镇铺头社区关工委主任高秋林。
    1992年从仙游县公安局退休后,高秋林回到老家枫亭镇铺头社区。眼看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一些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有的沉迷于搓麻将、玩纸牌,有的无所事事,有的滋事生非,而一些青少年想读书看报,农村的文化设施又难以满足要求,老高萌生了创办家庭文化站的念头,得到了老伴与家人的支持。于是,他摆出了珍藏多年的几十箱书籍、报刊,又自费订阅了一些热门报纸,办起了家庭文化站,为青少年增长知识提供了一个好去处。随着读者的不断增多,老房子已不足容纳,1998年,老高又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将临街二层三开间的店面腾出,辟为固定的书画展厅和阅览室。这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单租金一项每年就减少二万多元收入,还要投入有限的退休金添置书报并付出夫妻俩人的大量劳动。对此,一家人都大力支持,别人却感到不解。有人不禁地问老高是不是犯糊涂了:每月2000多元的租金都不要,却连坐车的钱也舍不得花!到底图什么?老高却坦然地回答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经济一样,文化也是一种实力。家庭少些收入是小事,培养有文化的下一代是大事。为下一代传承优秀文化,这是泽惠子孙后代的大事,我宁愿“糊涂”一点。老高这一善举,得到全国各地400多位热心文化事业的领导和书画家的鼎力支持,先后有18位中、少将,43位书画名流和省、市领导赐作参展,其中著名的有中国书画家协会正副会长李树森、林声荣、南祥安,原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黄文麟,原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许怀中,原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振泉、林国良等。目前,文化站已具相当规模,有书、刊上万册,报纸30多种、几万份,名人书画作品近千幅。
       10多年来,高秋林家庭文化站始终高举传播先进文化的旗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办成特色家庭文化站,举办家庭专题书画展。近年来,高秋林家庭文化站先后举办了“庆祝国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毛主席诞辰111周年”、“庆元宵”、“荣辱观”、“创建和谐社会、平安家园”、“反腐倡廉”等8次大型义展,特别是2006年的“荣辱观教育书画展”,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直观生动,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象直观的好教材。在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要求下,展期延续了2年多。初步统计,前来参观书画展、读书、看报的人员有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城乡居民和大、中、小学师生,人数多的一天达500多人,平时也有10多人次。
       春来秋去十六载,苦乐交融显真情。从接待读者、图书借阅登记,到展厅布设、展品保护,全由高秋林和他的老伴朱红玉俩人打理,多年来为传播先进文化,这对“爱心夫妻”长年累月,辛勤耕耘,不计报酬,无怨无悔。有些人说,与其说是“家庭文化站”,不如叫“夫妻红文化站”更为合适。
       汗水浇开幸福花,辛勤耕耘结硕果。老高创办的家庭文化站,如今已成为青少年节假期日的乐园,社会实践的基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社会好评如潮。铺头社区历来是枫亭镇治安案件多发地,如今治安面貌大为好转,被授予“莆田市文明单位”称号。高秋林也先后赢得“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户”、“省五好文明家庭”、“省绿色家庭”、“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群众夸说:“老高真是高!”2005年,福建日报社社长陈逸清组织全省报社社长和记者50多人前来文化站采风。 “2005年庆元宵书画展”还上了美国斯科拉国际电视网节目,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社会效益日见增长。
资料来源: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mzrb/20010816/1_4.html

[发布时间:2001年8月16日]

[访问时间:2010年8月4日]

http://www.zgggw.gov.cn/templet/default/ShowArticle.jsp?id=2859

[发布时间:2008年9月18日]

[访问时间:2010年8月4日]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gb/content/2005-09/08/content_806546.htm

[发布时间:2005年9月8日]

[访问时间:2010年8月4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