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冯悦群“家庭图书阅览室”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冯悦群“家庭图书阅览室”
图书馆长: 冯悦群
成立时间: 2006年
图书馆址: 江苏省常州武进市湖塘镇花园社区
发布时间: 2010/8/10 22:55:29

      

     读书看报、当老年志愿者维护新村秩序、给学生们作法制宣讲、采访写稿、参加离退休协会活动……76岁的离休干部冯悦群似乎比许多年轻人都要忙。自1990年10月从县委党校离休后,老冯一刻也不肯闲着,在忙碌的生活中,他不仅充实着自
我,也用自己的爱心、热心,为大家奉献着光与热。

    读书、学习、写作,对老冯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也成为他离休后生活的第一需要。2002年8月,为响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号召,他召开了全家三代8口人参加的家庭会议,动员大家创建学习型家庭,此举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

    此后,老冯自筹资金2000多元,购置了600多册图书,在区图书馆的支持下,订阅了10多种报刊杂志,建立了家庭图书阅览室。在阅览室里,老冯还制作了公民道德规划、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的14块宣传板,“确立先进学习理念,自觉接受终身教育”等标语将阅览室的学习氛围烘托得更加浓郁。家庭阅览室不仅是一家人学习的园地,还定期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学习。

    自从创建学习型家庭以来,老冯对家庭成员的学习从来没有放松过。他制订了周详的学习计划,成立了三人学习指导小组,老冯任组长。每个月一次的集体学习是雷打不动的,家人们聚在一起,读读报,谈谈各自的体会,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大家增长了知识,也让大家庭更加其乐融融。虽然年轻人都忙于自己的事业,但对老冯的这个学习制度,大家从被动到主动,慢慢尝到了乐趣,他的外甥唐俊在《假日我家忙“充电”》的文章中写道:“像这样的学习,对大家的学习、工作、生活,尤其是怎样做人都有很大帮助,真是受益匪浅。”

    除了学习,老冯忙的事儿还有很多,他主动配合区图书馆组织300多名党员两次参加知识竞赛活动,让党员们在竞赛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他是镇关工委青少年法制宣讲组的成员,听过他宣讲的学生、家长等达3800余人次;他是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阻止社区内乱设摊、乱张贴等现象,为社区居民解决路灯照明等问题。老冯和32名离退休干部的付出,引来社区居民们赞声一片。

    离休10多年,老冯不仅将自己的家庭创建成“常州市学习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还在50多种报刊上发表了近4000篇文章,现在,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作品集《不已集》即将付印,这是让老冯最开心的事儿。

     1990年10月,冯悦群从武进区委党校离休。一下子离开了情深有加、站了32年的三尺讲台,他还真有点不适应。他很快地调整心态,给自己提出了“离休不离党 谱写新篇章”、“心里装着党 再创新辉煌”的要求,并请书法家写成条幅装裱好后挂在房间里,作为离休后的座右铭晚年的人生追求。

  为了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前进步伐,冯老把学习作为离休生活的第一需要和人生的一大乐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之后,为学习贯彻落实“两法”和“纲要”,冯老参加了湖塘镇关工委青少年法制宣讲组,先后到湖塘桥中心小学、淹城初级中学、湖塘中心派出所、新阳湖大酒店等单位宣讲25场次,听讲的青少年学生和家长、职工群众达3000多人次。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冯老不辞辛苦,主动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2007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当时77岁的冯老不顾体弱多病,认真准备讲稿,主动走进社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湖塘镇广大中小学生讲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教育他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冯老的家在湖塘镇花园社区。无论是离休之前还是之后,他都十分关心镇上的工作和热心社区的公益事业。离休次年,他就协助镇党委、政府组建基层老年协会,并多年担任镇老年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除此之外,他还和退休的老伴分别担任了社区通讯员、老年志愿者和居民小组长。

  冯老还乐于助人,常做善事。这里,仅举一例为证:在一次采访过程中,冯老了解到湖塘镇一位特困村民的儿子患严重风湿性心脏病急需手术,但面对大笔费用,这位村民束手无策。他当即把身上仅有的100元钱掏给了这位村民。接着,他又与村委会,湖塘镇委、政府联系,通过“献爱心,送温暖” 捐款活动,筹集到1万多元善款,解决了这位村民的燃眉之急。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最近冯老又自掏1000元为湖塘镇花园、南街、花东、湾里4个社区以及镇老年活动中心各订了一份《武进日报》。这件事,在湖塘镇老人中已传为美谈。

  人老了 却愈加勤奋

  冯老特别热爱新闻写作。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并担任多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离休之后,他对新闻写作不仅没有丝毫的懈怠,反而愈加努力,愈加勤奋。尽管身患高血压、冠心病,曾几次因脑梗塞住院,但他依然乐此不疲。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经常地白天忙于采访,晚上集中精力“爬格子”写稿到深夜。为名吗?没人相信写几篇稿子就能出名。为几个稿费那点利吗?更不是了。冯老和老伴都有离退休金,衣食无忧,不差钱。何况,他每年用于采访的交通费、电话费和稿件的打印、邮寄费都远远超过了稿费收入。他这样做,完全是受社会责任心的驱使。就是老了,也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为,心里才踏实。天道酬勤,他的勤奋终于换来了笔耕的累累硕果。

  2000年10月,即冯老离休10年的时候,中共武进区委党校、区老干部局、区龄委、武进日报社、常州市老龄委、常州市老年活动中心六个单位为他举办了“夕阳红似火 余热著华章”为主题、设有8个专题13块展板的笔耕成果展。

  到2005年10月,也就是冯老离休15年的时候,据不完全统计,他共有4500多篇、60余万字的各类文章,先后被55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录用,其中有20篇在市、区级以上获奖。同时,他还参与编写了各类书籍22本,并先后担任《武进县志》《领导科学新编》《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武进分卷》的分纂、主编和编审。当年11月,一本28万字,汇集了他长期笔耕主要成果的《不已集》出版。

  所有这些,都是冯老在牺牲自己的娱乐休闲、不顾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利用别人打牌、喝茶、看电视的时间,一字一字地“爬格子” 爬出来的。从这里,我们不难感悟到他身上那种坚韧的毅力、执着的追求和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勤奋。他的精神令人感动,他的作为令人敬佩。

  家大了 却非常和谐

  家是人生温馨的港湾。特别是对年纪大了的人来说,这个港湾更显得重要。冯老夫妇有三儿一女。随着儿女结婚成家、第三代出生,小家变成了十几人的大家。为此,他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抓手,精心构筑和谐家庭。

  为创建“学习型家庭”,冯老认真制订了学习计划和每月一次的集体学习制度,成立了三人学习指导小组,自任组长。经与儿子、儿媳商量,腾出一间屋子专门用于集中学习。集体学习时,一般是先由冯老主讲,然后大家讨论。人人都要做学习记录,并建有学习台账。

  为推动“学习型家庭” 的创建,冯老创办了“家庭图书阅览室”。他花费2000余元,购置600多册各类图书,订阅了十几种报刊,不仅为全家人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条件,同时还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

  冯老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大大提高了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武进区图书馆举办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问卷答题竞赛活动中,冯老率全家参赛获得唯一的“学习型家庭”集体奖和优胜奖。在离退休党支部参加区图书馆组织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题竞赛中,他和老伴又获得一等奖。

  他的家庭被评为湖塘镇“学习型示范家庭”、“五好文明家庭” 标兵户,常州市“学习型家庭”。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冯老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事迹。他本人先后获得“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学习型老人”、“优秀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关心中小企业发展优秀离休干部”等光荣称号。

资料来源:

http://www.loone.cn/misc/2006-02/17/content_417594.htm

[发布时间:2006年2月17日]

[访问时间:2010年8月10日]

http://epaper.loone.cn/site1/wjrb/html/2010-03/09/content_288201.htm

[发布时间:2010年3月9日]

[访问时间:2010年8月10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