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邓应明“农家书屋”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邓应明“农家书屋”
图书馆长: 邓应明
成立时间: 2004年
图书馆址: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
发布时间: 2010/11/7 16:28:04

      

    邓应明, 1939年出生,中共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邓应明充分发挥余热,自愿担当群众的义务图书管理员,利用自己从教多年积累的文化知识,为惠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献策献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4年,遵义县新民镇掀起了“四在农家”的创建热潮。65岁的邓应明不顾自己年迈体弱,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同时他将自家的100
多平方米自留地用于修建村里的娱乐场地。
    惠民村村民邓德平:建了以后,现在确实美观了,群众劳动累了休闲、谈耍比较方便,大家都比较满意了,现在我们村庄也比较美丽了。
    环境变美了,邓应明对惠民村的新农村建设又有了新的思考。
    道德模范邓应明说:环境好了,人的素质也应该提高,我就想到我是个教书的,应该办个图书室,让大家学习提高文化知识,更进一步的搞好新农村建设。
    为了让村民能够学到新知识、新文化,邓应明腾出家里的3间房屋,拿出一千多册藏书,自费订阅报刊,无偿办起了村图书室,并动员大哥邓应荣出资2万多元
,建起了为群众读书服务的小花园、阅览室,不要一分报酬的当起了义务图书管理员。2006年10月,由中央文明办、中央宣传部捐赠的‘万村书库’和省新闻出版局捐赠的‘农家书屋’先后落户这里,图书藏量增加到了近7千多册。为了管理好这些书籍,这位连电脑都没有碰过的花甲老人,让自己的小外孙教会自己使用电脑,为七千多册图书建立了目录和电子文档。
    惠民村村民邓应强:在这点借书比较方便,他随时都在这点,找什么书又快,因为他全部规好类的。
    在图书借阅中,邓应明还及时了解借阅对象的读书需求及意见,组织群众到家里来看光碟,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并向中、小学生推荐好书,建议他们写读书心
得。
    惠民村村民邓德宽:我在这儿借了书,看了之后学到了很多知识,果树栽培呀,追肥、嫁接、还有这个病虫害防治,剪枝等方面的技术,我都学到了手,在去年(果园)初见成效,在今年大见成效,在书中确实得到了黄金,得到了大的收益。
    新民镇金龙小学学生邓芝顺:我经常到农家书屋来借书来看,而且我还坚持写读书笔记,通过这样,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许多,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且我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事物,我会把它写成童话故事。
    截止2009年11月底,邓应明的图书室免费接待村民9000余人次,借阅书籍万余册,归还率达100%,是全县借阅率最高、管理最好、发挥效益最强的“万村书库”和“农家书屋”。
    发挥余热献才智,“夕阳”映红新农村。在邓应明老人的努力下,惠民村已经成为远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
先进个人,农家书屋试点创建先进个人和“四在农家”创建先进个人。面对成绩和荣誉,邓应明并没有丝毫满足,他依然在为惠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奉献余热。
    邓应明说:我现在已经70岁了,我今后还要努力,趁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发挥我的余热,为人民多办点好事和实事。
    2005年,惠民村农家书屋即将建成,领导小组考虑到惠民村清山寨地处两村交界,且有一位退休老师住在那里,提出将农家书屋建在清山寨的方案。邓应明老
师得知后,立即腾出自家的两间屋子,一间作为书库,一间作为阅览室。并主动提出愿意无偿担任图书管理者。一年到头,邓老师都坚守岗位,在周末或是寒暑假期间也不让自己放假。
     他的行为为村上甚至外来打工人员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当地中小学生要借书时,邓老师热心帮他们找书,而且建议他们看完书后写读后感。邓老师在村上是有名望的人,学生对他敬爱有加,很多学生都看完书后写读后感交给邓老师。村民们借书邓老师也不马虎,给他们推荐农业方面的书,并鼓励他们认真看,不少村民在书屋留言说受益匪浅。邓老师的书屋不仅只借书给本村人,外村人一样,很多外地打工的人员都慕名而来来学习知识。邓老这种韧性以及无私真是村上福气。
  邓老师的优秀事迹影响了许多人,政府对有这样的管理人员更是感激不尽,市委领导多次来探望书屋,多家媒体曾经采访邓老,希望他的事迹能够感染更多人
。各界也纷纷给惠民农家书屋捐赠书籍,如今的书屋藏书1万多册,整齐而又气派。
  当年红军在老人家留宿,走时留下了三块大洋。这件事深深的印在了老人的记忆里。正是红军这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启迪着老人参加工
作的热情。
    邓老师同时也是个热爱学习的人,70多岁的他已经学会了用电脑打字登记借书的情况,每天坚持看书,看时事新闻。他这种无私奉献,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确
实让人敬仰。
    40余平方米庭院花池泛翠,甬道中瓷砖镶嵌,桌凳精致漂亮。近日,记者在遵义县惠民村看到的场景,是该村年逾花甲的老人邓应明为村民提供阅读的优美环境。他腾出家里的3间房屋,提供了1495册藏书,无偿办起了村图书室,并在80岁的大哥邓应荣帮助下出资2万多元建起了为群众读书服务的小花园、阅览室,自己不要一分报酬当起了义务图书管理员。
  “2006年10月,由中央文明办、中央宣传部捐赠的‘万村书库’有图书2951册,省新闻出版局捐赠的‘农家书屋’先只有1003册,省新闻出版局见借阅、管理
工作开展得好,后来又增补了1541册。”邓应明如数家珍地介绍起图书。为让群众有更多的书看,邓应民还把自家的1495册图书、自费订阅的报刊充实进了图书室。为方便图书管理,连电脑都没有碰过的67岁的他,让自己的小外孙教他学打字,把5987册的图书目录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电脑。同时,他又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建立了上墙图书管理工作制度、阅览室报刊管理制度、图书室工作制度、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等。
  图书借阅中,邓应明及时了解借阅对象的读书需求及意见,在空余时间里,邓应明还组织群众到家里来看光碟,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并向中、小学生推荐好书
,建议他们读完书后写心得体会。
  半年多时间里,邓应民管理的“万村书库”、“农家书屋”免费借阅2200余人次,借阅书籍2400余册,归还率达100%。是该县借阅率最高、管理最好、发挥效
益最强的“万村书库”、“农家书屋”。
  村民邓德宽说,现在看书太方便了,图书室天天开着,可以随时借书看。他就在图书室里借了很多有关种植的书来看,学到了嫁接、移栽、防虫等技术。去年
,他嫁接了200多棵果树,棵棵成功,移栽果树也是移栽一棵成活一棵。现在,他的10多亩果园里,桃子、板栗、柑子、柿花、葡萄、杨梅等长势都很好。果树种植中遇到的一般问题,他自己就能解决了。
  邓应明老人说,“四在农家”等好政策让农村发生了大变化,自己年纪大了也不能只享受不出力,要趁余晖赶一程,建设新农村,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

资料来源:
http://www.cnzytv.com/show.aspx?d_id=3857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3日]
[访问时间:2010年11月7日]

http://www.chinadxscy.com/news/html/20090726234924.html
[发布时间:2009年7月26日]
[访问时间:2010年11月7日]

http://news.qq.com/a/20070830/001497.htm
[发布时间:2007年8月30日]
[访问时间:2010年11月7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