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火种寻找之旅——民间公益图书馆事迹寻访录
回到首页     |     民间图书馆      |      捐赠信息      |      公益项目    |     简报     |      撷英采珍      |      提供线索      |      给我留言
:::信息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慈善捐赠:::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刘瑞忍副研究馆员捐赠1000元用于乡村儿童阅读活动...2023/12/5

青树教育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50953.32元,资助“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2023/5/10

北京某小学三年级毛祥坤同学捐助 500 元用于公益图书馆项目 500 元希望用于公益项目...2023/2/26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二十万元,成立李更生阅读推广基金...2020/9/10

谭张婷教育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67100元,资助乡村校园图书角项目...2019/4/15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20686.62元用于安徽省肥东县古城镇杨塘学校图书角...2019/4/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0627.65元用于安徽池州市罗城村罗城小学图书角...2019/3/4

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出资150000元用于开展彩虹之家·彩虹图书馆项目...2018/12/3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10377.66元用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小街小学图书角700册书...2018/8/30

上海“爱@支教”捐赠95565.54元用于云南云龙县、洱源县、鹤庆县10所小学图书馆项目...2018/8/19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50000.00元用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8/4/1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1865.00元用于安徽滁州大柳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款...2018/3/18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16002.89元用于云南德宏州芒市风平镇腊掌小学图书角项目...2017/9/1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7855.13元用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柿子树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7/8/26

安徽省小微商会捐赠31980.98用于舒城县花园小学校园图书角和来安县施官镇中心小学图书角...2016/11/18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32841.43元用于滁州市章广镇章广中心小学校园图书角和霍邱县三流乡杨桥小学校园图书角...2016/6/28

郭柏生捐赠15752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6/14

(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捐赠74587元用于乡村小学校园图书角建设...2016/6/6

高晓燕、陈柏根、赖才笙捐赠15000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4/2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捐赠10000元人民币...2015/7/10

更多捐赠>>>
 
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名: 石洪波“农家女书社”(石洪波换书图书室)
图书馆长: 石洪波
成立时间: 2006年初
图书馆址: 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镇北辛庄村
发布时间: 2009/10/20 15:56:32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作为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正定县新城铺镇北辛庄村的石洪波可能不知道这句被无数辩论者引用的名言,但她却知道,一粒知识的种子可以长成惠及村民一生的参天大树。正是这种朴素的理念,支撑着这位弱女子在自家的杂货店里办起了农家女书屋,让乡村们不出村就能有书读。2009年,石洪波的书屋藏书已达6000余册,这间仅有10平方米的书屋面积虽小,却成了周围村民心里“最壮丽的宫殿”。

■目击:杂货店里的小书屋

石洪波的家位于北辛庄村中心,临街的是她家的杂货店,烟酒、食品、百货,店里都有销售。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加之小店还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店”,杂货店就成了村民们经常光顾的场所。

杂货店分为前后两进,穿过一排货柜,后面就是石洪波的农家女书屋。书屋只有10平方米大小,右侧一溜摆放着三个书架,里面满满当当地码着各种图书与影像资料。正中摆放着阅览桌,边上还有一台可以随时上网查询资料的电脑。小屋虽小,却收拾得雅致干净,北墙上不仅挂着书社的管理与借阅制度,还张贴着书社介绍资料和活动剪影。

与其他图书馆不同的是,石洪波的藏书以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居多,养鸡、养猪、蔬菜种植与栽培、农用机械维修等方面的的书籍应有尽有。此外,学生辅导书和小说、历史传记也与不少。

■讲述:6000多本书从哪儿来

“目前书社的藏书已经有6000多册了。”石洪波说,她的书社规模虽小,藏书却很实用。考虑到借阅者主要是村民和学生,她在买书时就会根据大家的实际需要去选购。石洪波说,村里养猪和养鸡的村民多,刚开始她就购置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从猪、鸡养殖到疾病预防,以及粪便有效利用,村民们遇到问题足不出村就能在书社找到解决办法。

石洪波说,书社的藏书主要有三个来源,其中有部分自己的藏书,还有全国妇联下属的北京农家女杂志社寄来的图书,市、县、乡妇联等部门也有一部分赠书,但是自己花钱购置的图书居多。“正因为村民们有阅读需求,各个部门也大力支持,书社才得以越来越红火,藏书也越来越多。”说起自己的书社,石洪波非常满足与自豪。

■缘起:培训“培”出的农家女书屋

石洪波说,她从小就喜欢读书,曾经在村里小学当过8年的代课教师。她说,每逢自己读到一本好书,希望与熟悉的姐妹们分享时,她们对书籍有兴趣者却屈指可数。而且她慢慢发现,不少村民在养殖、种植方面都不讲科学,遇到小问题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按理说北辛庄村交通方便,不算闭塞,但是大家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却并不积极。知识能改变人,她觉得农村人也应该多读书,但是书从何来?怎么能让大家开始阅读?这些对石洪波来说还都是未知数。

2005年12月,在一次县妇联举办的培训上,石洪波认识了《农家女》杂志社主编、北京农家女发展中心秘书长谢丽华。之后,经过一次次的投稿、电话等沟通,两人有了交往。在谢丽华的鼓励下,石洪波把自己家中的图书拿出来,办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阅览室,供村民免费阅读。这样,农家女书社慢慢地初具雏形。

■艰辛:自费购书打理书社

图书阅览室办起来后,她自己的藏书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阅读需要。石洪波家开的杂货店利润也非常小。不过,石洪波为了丰富书屋的藏书,一咬牙,自己花钱开始陆续购置图书。石洪波的父亲说,这几年为了书社,洪波已经投入了五六千元,这还不算她买书花费的交通费与伙食费。而且,有了书社就需要管理,石洪波甚至连杂货店都顾不上打理,整天摆弄着那些书籍。

家人对石洪波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理解。石洪波的母亲说,大道理她不懂,但是让大家读书是好事。洪波的父亲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还特意提到要加强农家书屋建设,这说明洪波的做法确实有意义,他们全家也为此骄傲。

■细节:费尽心机让村民爱上读书

图书有了,但是除了部分村民,大家的阅读积极性并不高。石洪波说,刚开始她通过办理会员卡的办法来管理,成人卡10元/年,儿童卡5元/年,一张卡可一家人共用。不过这个办法没有实行多久就作废了。石洪波说,农村人对看书本来就没有多大兴趣,花钱办卡更不愿意,免费看书还需要她想办法做工作。

于是,她改变策略,决定从孩子们身上入手。她利用周末召集孩子们来阅览室免费看书,孩子们不仅可以在阅览室阅读,还可以捎回去细细读,手边有了书,大人闲来无事也会翻翻,逐渐也对书有了兴趣。就这样,来看书的村民越来越多。现在每天都有人过来借书,大家只要登记一下,就可以将书拿回家去读。

■梦想:让书社成为“技能基地”

村民们感觉,现在养殖、种植时遇到啥问题,在石洪波的书社里基本上都能找到解决办法。一位村民来书社来借书,她想找本书学学蘑菇栽培技术。这位村民说,她现在读书成了习惯,尤其是晚上,不看几页书睡不着觉。读书不仅使她学到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

现在,石洪波的书社不仅在北辛庄尽人皆知,在周边村庄也小有名气,不少外村人经常跑过来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如今的农家女书社藏书已达6000余册。石洪波现在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要将书社同时作为培训基地,让村民们掌握更多的技能。

近日,石洪波的农家女书社已经被市妇联列入基层培训基地之一,相信她的这个书的“宫殿”会越来越壮丽。

 她这段时间不断地跳出新的想法,梦想太多了。我去看看她,和她聊聊。” 2009年7月13日下午,来河北出差的本报副总编、《农家女》杂志主编、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谢丽华,抽出间隙直奔石家庄正定,去寻找一直与她“热线”联系的农家女石洪波。

在正定的一条街巷里,一个“农家女饺子宴”饭馆赫然眼前。闻讯走出来一个黑黑瘦瘦的女性,亲切地叫着“谢老师”。小店有四五十平米,简单、干净,同街面上其他店铺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当环顾四周,看见北墙上几幅励志语录的书法作品,和每张桌子边上摆放着的一本本《农家女》杂志时,你会觉得这个小店还是不一般的,多了些文化的元素和气息。

石洪波向谢丽华汇报着她的近况, “农家女”三个字成为她口中频率最高的词。

石洪波与“农家女”有着太深的情感渊源。以她的说法,是“农家女”的主编、“农家女”杂志和学校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开启并丰富着她人生的新的旅程。


爱做诗的农家女

石洪波,石家庄正定县新城铺镇北辛庄村人。家里姐妹三个,她是老大。在农村,家中没有男孩子,女孩子就要顶立门户。或许因此,你会从她身上感受到那种坚韧、勇于承担的品格。

石洪波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之后做过8年的代课教师。

没有鱼跃龙门,走出农村,石洪波和其他的农村女孩子一样,按部就班,结婚生女,柴米油盐过日子。波澜不惊的生活背后,却有着一片跌宕起伏的心潮。劳作的间隙,石洪波把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迷茫与渴盼,变成一行行诗,或一篇篇散文,寄情其中,

2005年12月,是石洪波30多年的岁月中一个值得铭记的时间。

河北省妇联在全省试点农村妇代会直选工作。为了唤醒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意识,鼓励她们解放自我,勇敢地行使政治权利,邀请本报副总编、《农家女》主编谢丽华在正定进行培训授课。石洪波被村里一个小组长认为“有些文化”而被推荐听课。

当课授完,听课的妇女陆陆续续地回家做午饭去了,石洪波没有走,她鼓起勇气走到谢丽华身边,“我可以给《农家女》投稿吗?”谢丽华说“可以”。回去不久,她就收到了石洪波寄来的诗歌。

2006年《农家女》第三期刊发了石洪波的处女作《我的诗歌我做主》。“我喜欢做诗,尽管我很渺小、微不足道,但在我的诗面前,我骄傲、我狂妄、我痛快、我淋漓。我可以任意地胡说胡诌或轻轻地一笔,写我的人生,写我诗意的烦恼。我的诗啊,我的天地,我的诗歌由我做主!”《农家女》为此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栏目“第一次试笔”。之后,陆陆续续,石洪波的作品不断地寄往《农家女》杂志。2006年她刊发了七八篇。捧读着变成铅字的一行行诗,石洪波有一种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自豪感。后来中学的校长见到她说:“想不到洪波这么有才!”。

“人需要鼓励。那怕只有一次,你也会变得自信起来。”石洪波说。

现在,石洪波已经成为河北省散文学会的会员。

创办书屋的农家女

石洪波与谢丽华的结缘,与农家女发展中心的交际,使她的人生半径延长。

“每一次与谢老师通话,我都会受到很大的鼓舞,觉得自己应该在农村做些什么。” 石洪波的心中一次次泛起波澜,要为农村妇女的精神生活做点贡献的念头一点点地滋长。想来想去,她觉得书籍是丰富农家妇女文化生活最好的东西,石洪波决定办个图书阅览室。

石洪波在村子中心经营着一个小商店,卖些日用杂货,于是就在商店里收拾出一块地方做图书室。她给小屋起了个名字叫“石洪波换书图书室”。并号召村中的妇女把自家的藏书都拿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2007年,石洪波去北京再一次见到了谢丽华,和她谈起了自己的图书室,谢丽华听后心中一亮,这与她推行农家女书屋模式很吻合,9月,石洪波的“农家女书社”就成为全国第一家农家女书屋。

石洪波说,目前书屋的藏书已经有七八千册,主要有三个来源:自己藏书和自己新购的书;北京农家女杂志社寄来的图书,市、县、乡妇联等部门的部分赠书。

农家女书屋在村子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像养鸡养猪出了问题,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到书屋借本书找找“药方”;给孩子辅导功课,也要到书社看看有合适的辅导书籍没有……石洪波说,村子里的妇女们对农家女书社的认可就是给她最大的报酬。

石洪波的这个书屋不仅是个可以免费借阅图书的地方,她还积极组织妇女们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比赛。2008年上半年她举办了一次辩论会,两组农家女人唇枪舌战的风采,让石洪波更加坚定了要把农家女书社坚持下去的决心,“我要让书屋成为农家女人们释放天性的地方。”

如今,石洪波的农家女书社已经小有名气,周边县的人们也都慕名而来。这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家推行的新农村书社在她家落户;县文化局和图书馆都纷纷在图书上给予支持;石家庄市妇联依托这里建起乡村女校。

          

勇敢参政的农家女

2005年12月的那次受训,在石洪波的眼前打开了新的一扇窗,激发了她从未有过的意识。那就是“农家妇女参政意识”。

“农村妇女不只是围着灶台转,农村妇女不只是围着丈夫孩子转,在村子里,妇女也应该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反映妇女们的意愿和呼声。” 那节课给石洪波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我参与,我如何参与?”石洪波开始了新的思考。

几天后,北辛庄村开始历史上的第一次妇代会主任直选,石洪波勇敢地报上了名,并成为其中的候选者之一。

面对着省、市、县的各级领导,面对着全村的妇女姐妹,面对着村里的老少爷们,石洪波上台“慷慨陈词”,发表着自己若当选后的“施政纲领”。那一天北辛庄村比过年还热闹。

最终的结果是石洪波成为村里的妇女委员。

从2006年起,石洪波先后10次到北京参加全国农家女能力建设培训,她懂得了农家女“只有扎扎实实地做真事,做实事才会最受农民欢迎”的农家女精神实质,更坚定了为家乡做实事的信心。几年来,她依托“农家女书屋”组织妇女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身心健康知识培训、文体活动比赛等等。用“爱的教育”、先进的生活理念影响身边的妇女姐妹。去年,石洪波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9年,北辛庄村又迎来新一轮换届选举。石洪波踊跃参与。 “虽然失利了,但以我的力量挖掘农家女的种子,培养一些优秀的农家姐妹的信念不会变。“石洪波说。


市场创业的农家女

石洪波曾多次到北京农家女发展中心参加创业培训,并获得了中国就业培训中心颁发的SIYB证书。

有一次北京农家女发展中心开展问卷调查,阐述你的创业理想,石洪波参与了。“我现在还保留着底稿呢。我写的是创办一所生产速冻水饺的工厂。一是做到带动周边妇女就业,一是做到食品质量绝对上乘,让每一个工人都喜欢吃自己生产的饺子。”

速冻水饺厂的梦想还在继续,先行一步的是石洪波的“农家女饺子宴”开张了。石洪波首先发动全家老少齐上阵。

在店里,她激动地给谢丽华讲着她的创业故事。如何琢磨发面技术发成了彩色面团,如何一次次练习卤水点豆腐。开业三个月,小店的人气在增长。

“我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不仅多开发些新的品种,一定保证水饺色香味俱佳。” 石洪波充满激情地说。

“我还想搜集农家妇女最拿手、最有特色的小吃,将来我这里成为展示收艺、培训手艺、享受美味的好地方。”说起梦想,石洪波的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彩。

“看到她不仅有想法,还能做到脚踏实地,我就放心了。”谢丽华品尝了石洪波“研制”的水饺,与她做别。“下次‘农家女’开会,你要给农家女姐妹们讲讲创业的故事。” 谢丽华说。

谢丽华给石洪波留下一份“作业”,这可以说是石洪波人生中的又一份“答卷” 。

“送你一颗果子,只能享用一次;送你一粒种子,可以受用一生。”这是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的理念,是致力于改变农家女命运的热心人士的理念。

石洪波是一粒种子,在农村的田野上已经生根发芽。现在,她也成为了播送种子“大军”中的一员。

(左一为石洪波,左二为谢丽华老师)

 

资料来源:

http://yzdsb.hebnews.cn/20090309/ca893168.htm

[发布时间:2009年3月9日]

[访问时间:2009年10月20日]

http://hi.baidu.com/%D5%FD%B6%A8%C5%A9%BC%D2%C5%AE%CA%E9%C9%E7/blog/item/8833e7aeb33675c57cd92a98.html

[发布时间:2009年8月26日]

[访问时间:2009年10月20日]

http://blog.163.com/sjzflsp/blog/static/1611662920087503353994/

[发布时间:2008年8月5日]

[访问时间:2009年10月20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