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火种寻找之旅——民间公益图书馆事迹寻访录
回到首页     |     民间图书馆      |      捐赠信息      |      公益项目    |     简报     |      撷英采珍      |      提供线索      |      给我留言
:::信息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慈善捐赠:::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刘瑞忍副研究馆员捐赠1000元用于乡村儿童阅读活动...2023/12/5

青树教育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50953.32元,资助“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2023/5/10

北京某小学三年级毛祥坤同学捐助 500 元用于公益图书馆项目 500 元希望用于公益项目...2023/2/26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二十万元,成立李更生阅读推广基金...2020/9/10

谭张婷教育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67100元,资助乡村校园图书角项目...2019/4/15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20686.62元用于安徽省肥东县古城镇杨塘学校图书角...2019/4/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0627.65元用于安徽池州市罗城村罗城小学图书角...2019/3/4

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出资150000元用于开展彩虹之家·彩虹图书馆项目...2018/12/3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10377.66元用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小街小学图书角700册书...2018/8/30

上海“爱@支教”捐赠95565.54元用于云南云龙县、洱源县、鹤庆县10所小学图书馆项目...2018/8/19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50000.00元用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8/4/1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1865.00元用于安徽滁州大柳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款...2018/3/18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16002.89元用于云南德宏州芒市风平镇腊掌小学图书角项目...2017/9/1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7855.13元用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柿子树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7/8/26

安徽省小微商会捐赠31980.98用于舒城县花园小学校园图书角和来安县施官镇中心小学图书角...2016/11/18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32841.43元用于滁州市章广镇章广中心小学校园图书角和霍邱县三流乡杨桥小学校园图书角...2016/6/28

郭柏生捐赠15752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6/14

(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捐赠74587元用于乡村小学校园图书角建设...2016/6/6

高晓燕、陈柏根、赖才笙捐赠15000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4/2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捐赠10000元人民币...2015/7/10

更多捐赠>>>
 
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名: 张林郁“夕阳红书屋”
图书馆长: 张林郁
成立时间: 1996年
图书馆址: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东楼村
发布时间: 2010/9/26 23:55:33

 夜幕还没有降临,忻州忻府区东楼村张林郁家的院子里已坐满等待看电影的乡亲们,照壁前挂起一块白色的影幕,院子当中支起投影仪。71岁的张林郁正端坐电脑前熟练地检索资料,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库选取当晚放映的影片。这位轻点鼠标的老人,就是这一带方圆十几里颇有名气的“文化名人”。他自办的夕阳红书屋是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单位中惟一民办图书室。
  2003年7月12日晚7时,东楼村的张林郁正在自家院里为乡亲们放电影,老人说,算上今晚放映的故事片《贺龙将军》和半小时农业技术专题片,他为乡亲们义务放映电影80多场了,不过这也只是捎带,在夕阳红书屋为读者服务才是主业。

  1996年,张林郁从忻州日报退休回村后,看到东楼这个7000多人行政村,不仅没有图书室等任何文化活动场所,一年到头也不演一场电影。村民文化生活贫乏,当时村民自嘲村里有“四多”,赌博的多,打架斗殴的多,求神拜佛的多,不计划生育的多。如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张林郁寝食难安,暗下决心贴上这把“老骨头”也要除掉这“四多”。征得村里和乡里的同意后,张林郁自筹资金3000多元办起夕阳红书屋,自费订阅了6种报刊、免费供乡亲们借阅,在家门口制作“科技致富”、“法制教育”、“破除迷信”等宣传版面。书屋创办之初读者很少,张林郁就骑自行车把书送到地头和炕头,村民杜清贤看了他送来种植新书后,采用棉花套种玉米的做法,每亩收入提高了800多元,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书屋至今已接待读者5万余人次。勤劳致富、文明守法、相信科学、学习文化在村里渐成风尚。

  2002年5月,夕阳红书屋被确定为我省首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单位,省里给投入电脑、投影仪等设备6万余元。张林郁还参加了省文化厅的相关培训,2003年,这位71岁的老人可以娴熟操作电脑、投影仪,乡亲们点啥电影,他就到共享工程数据库中检索啥,50多场革命传统电影,30多部农业科技专题片不仅吸引了本村村民,外村人也趋之若鹜,继夕阳红书屋之后,电影大院又成为东楼村最为活跃的文化和科技阵地。

忻府区东楼村文化大院,面积不过百余平方米,主人是年过古稀一老翁,却先后吸引国家和省市有关领导百余次莅临指导、全国八省图书馆长驻足参观、海内外各大媒体频频关注!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究竟蕴藏着什么神奇的力量?9月中旬,记者怀揣问号来到这个院落。

  “红旗飘,红旗飘,红旗永远记我心,我跟红旗向前进,艰难困苦不动摇……”一个苍老的声音和着嘹亮的童音叩打着耳膜。透过半掩的院门看到,一棵挂满果实的枣树下,一群孩子正簇拥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认真地唱歌。老者就是这个大院的主人张林郁,今年75岁,退休前在忻州报社工作,是个新闻战线的老战士。老张说,刚才唱的那首儿歌是自己编写的。

  “为什么要编这样的儿歌?”

  “现在的孩子只知今天、不知昨天、茫然明天,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教育青少年一代。”老张的回答言简意赅。谈兴正酣时,十几位穿红戴绿、手持彩扇的老大娘走进了院里。老张站起身边招呼边介绍说,这是村里的老年秧歌队,今天是排练的日子。当然了,所有的文艺节目也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

  “为什么要自编自导自演?”

  “这样就满足了农民自己为活动主角的愿望。尽管文化大院是以一户家庭为基本单位创建、以一位热心人发起或组织,但它具有开放的参与形式。”老张认为,文化大院除了表演民间传统的经典文艺节目,更主要是以秧歌等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弘扬先进文化。

  “为什么要创办文化大院?”

  “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力,这是一名老党员的责任。”老张很认真地补充着,“我是一个有43年工作经历的文化宣传老兵,这也是我的优势。”张林郁1993年退休后回到故里东楼,他欣慰地看到农村的巨大变化,但也看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路子,搞个文化大院试试看。1996年,东楼村文化大院成立了。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个文化大院越办越红火。

  秧歌队排练节目了,我们开始打量这个文化大院:这里收集了各种图书2万余册,大到共和国的变迁历史、发展轨迹,小到东楼村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有耗资数万元自制的宣传版面50余块、宣传长卷1000余米,收集了建国以来珍贵的老照片1500余幅;安装配置了价值8万余元的卫视设备,是“文化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首批试点。

资料来源:
http://news.sina.com.cn/s/2003-07-14/0822375890s.shtml
[发布时间:2003年7月14日]
[访问时间:2010年9月26日]

http://news.xinzhou.org/2005/0512/article_8672_4.html
[发布时间:2005年5月12日]
[访问时间:2010年9月26日]

http://www.sxgov.cn/bwzt/sqd/hxsx/488163.shtml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8日]
[访问时间:2010年9月26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