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火种寻找之旅——民间公益图书馆事迹寻访录
回到首页     |     民间图书馆      |      捐赠信息      |      公益项目    |     简报     |      撷英采珍      |      提供线索      |      给我留言
:::信息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慈善捐赠:::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刘瑞忍副研究馆员捐赠1000元用于乡村儿童阅读活动...2023/12/5

青树教育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50953.32元,资助“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2023/5/10

北京某小学三年级毛祥坤同学捐助 500 元用于公益图书馆项目 500 元希望用于公益项目...2023/2/26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二十万元,成立李更生阅读推广基金...2020/9/10

谭张婷教育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67100元,资助乡村校园图书角项目...2019/4/15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20686.62元用于安徽省肥东县古城镇杨塘学校图书角...2019/4/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0627.65元用于安徽池州市罗城村罗城小学图书角...2019/3/4

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出资150000元用于开展彩虹之家·彩虹图书馆项目...2018/12/3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10377.66元用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小街小学图书角700册书...2018/8/30

上海“爱@支教”捐赠95565.54元用于云南云龙县、洱源县、鹤庆县10所小学图书馆项目...2018/8/19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50000.00元用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8/4/1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1865.00元用于安徽滁州大柳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款...2018/3/18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16002.89元用于云南德宏州芒市风平镇腊掌小学图书角项目...2017/9/1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7855.13元用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柿子树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7/8/26

安徽省小微商会捐赠31980.98用于舒城县花园小学校园图书角和来安县施官镇中心小学图书角...2016/11/18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32841.43元用于滁州市章广镇章广中心小学校园图书角和霍邱县三流乡杨桥小学校园图书角...2016/6/28

郭柏生捐赠15752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6/14

(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捐赠74587元用于乡村小学校园图书角建设...2016/6/6

高晓燕、陈柏根、赖才笙捐赠15000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4/2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捐赠10000元人民币...2015/7/10

更多捐赠>>>
 
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名: 孙灶森“少年之家”
图书馆长: 孙灶森
成立时间: 2004年
图书馆址: 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
发布时间: 2011/3/2 10:09:29

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老人孙灶森创办免费的"少年之家",为该村少年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止青少年误入歧途,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作出了积极贡献。

  孙灶森是个老教师,1929年出生,从1949至1994年,一直在浙源乡中小学任教,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人们都称他为孙老师。退休后本应颐养天年的他却犯起了寻思: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山里孩子特别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课余时间缺少健康文明的文娱活动,长辈又较溺爱、放纵,容易养成抽烟、喝酒、打驾斗殴甚至赌博等不良习气,形成"问题公民",从而影响社会治安,要是有一个像城里的"少年宫"一样的场所,就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学习、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的机会,从而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于是,他开始筹划在村里开办免费的"少年之家"。

  2004年,下定决心的孙灶森开始了他的梦想:先是借用村委会的一座老祠堂,掏出自己的6000余元退休金对老祠堂进行装饰,购买书籍、娱乐设施、体育器材,并从家里搬来不少家庭用品。一个象模象样的"少年之家"就这样建起来了:约100平方米的老房子内,分为三个区域:"读书区"内,摆着《十万个为什么》、《中华成语故事》、《三毛大世界》等800多册少儿图书,供小孩子们借阅;"运动场"内,设有小型室内篮球架、跷跷板、乒乓球台、秋千等运动设施;"娱乐区"内,有象棋、跳棋,有乐器,山里娃从此有了自己的快乐之家。"少年之家"每周四下午、周日开放,一到周末,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孩子们涌入"少年之家",有的沉浸于美丽的童话世界中,有的全神贯注于在车来炮往的象棋大战中,有的正在进行激烈的乒乓球比赛,逐渐地,来"少年之家"的孩子越来越多,如今,"少年之家"已吸纳固定小朋友289名,其中留守儿童近150名,孙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又自己掏钱聘请了一名辅导员。

  为加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从小热爱祖国的意识,孙老师还将"少年之家"搬到了自己家里,开办"电影院",每周播放一场如《地道战》、《小兵张嘎》一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为进一步发挥孩子们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孩子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孙老师就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他带领孩子查资料出黑板报,至今已出700余期;每个暑假组织孩子们到全县的景点开展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他还组织孩子们到山里山外打腰鼓,让孩子们大胆交流,大胆表演。12岁的张璐以前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有自卑心理,孙老师知道后急了,亲自对她进行学习和思想辅导,经常找她说话谈心,多给予表扬鼓励,并根据她的兴趣让她参加"少年之家"腰鼓队,因表现突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逐步树立了自信心,遇到问题也能及时与其他孩子沟通交流,有快乐也能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针对问题较突出的孩子,孙老师把他们建立专门的档案,定期联系家长和学校了解情况,还制订了奖励措施,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每年暑假可以免费参与"少年之家"组织的"夏令营"活动。五年级学生查华生在校特别调皮捣蛋,经常故意破坏老师教学用具,在老师对其进行教育时,还用脚踢老师,逆反心理较强,学习成绩也很差,导致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很厌烦,父母也觉得头疼。查华生进入"少年之家"后,为了能参加"夏令营",在孙老师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主动改掉了不良的习惯,学习成绩提高了,还当上了班干部。去年江湾"夏令营"活动中,孙老师还特意让他扛队旗,他甭提多自豪了。

  山村"少年之家"成功地摆脱说教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健康活动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身处团队中的少年,在健康活动的影响下,慢慢地树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自山村"少年之家"创办以来,该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始终保持着零的记录。(婺源县委政法委)


“城里孩子有少年宫,乡下娃也应有自己的少年之家”。为了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想,江西婺源县一位2008年已经81岁的退休老教师,用自己的退休工资,四年前,在大山里办起了免费的“少年之家。”

  2004年,孙灶森老人在江西婺源浙源乡凤山村创办“少年之家”

  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由于大多数人外出打工,这里的孩子大多也就成了留守儿童。山区的封闭并没有阻挡孩子们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渴望,2004年,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一位从50年代就开始了自己教书生涯的退休教师孙灶森,在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创办了“少年之家”。

  他自己购买书本、运动设施;自制跷跷板、尼龙绳秋千;聘请辅导员,为孩子们开设了阅览、速写、素描班、乒乓球、舞蹈等课程。每逢周末,就向孩子免费开放。

  大山里的“少年之家”上下两层楼1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内,有一些孩子正在玩耍。在一楼的读书区,整齐地摆放着《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千余册课外书籍。读书区左边的运动区内,小学生们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另一间房内,几个孩子正在玩秋千和跷跷板。

  为增长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孙老师特地在二楼开辟了放映厅,每周播放一至两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放映厅播放影片《地震自救知识》。“少年之家”还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帮助下,装上了十台电脑,“我正在打报告,希望电信部门能免费给我们装网,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上网了。”

  在“少年之家”门口,几位家长说到“少年之家”,提起孙孙灶森老师,家长们没有不称赞的。一位学生的爷爷告诉:“孩子爸妈长年在外打工,孩子成绩不好,自己年纪大又管不住,以前孩子不是打架斗殴,就是爬山玩水,有时甚至去玩游戏、打牌赌博。来到孙老师这里后,孩子渐渐变得懂事了,有时还主动帮着做家务。问他原因,他说是孙老师经常找他谈话,教会他很多做人的道理。”

    写下《公开的遗嘱》,以感动更多的热心人一起关爱“少年之家” 。据了解,“少年之家”的所有图书、设施都是孙老师的退休工资购买的。每当“少年之家”要购置书本、电脑设施,孙老师就会向有关单位去“化缘”。

  2007年7月,孙老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写了一封《公开的遗嘱》,张贴在凤山村的村头,并请求党组织监督家人执行。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是优秀共产党员,生前做到为人民服务,死后请不要铺张浪费,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万元存款,将无偿捐献给当地的少年儿童教育事业。”

  这样做,一方面体现着老人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蕴涵着老人的一份深情,他希望自己的善举,能感动更多的热心人一起关爱“少年之家”。

   “每当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听到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一切辛苦就变得微不足道!”

  在孙老师家的墙上,“全国优秀教师”、“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几十张奖状挂满相册,而在这些奖状的的旁边,贴着一份对联,写着孙老师的座右铭,“荣誉是前进的动力,不是享受的本钱”。

  孙老师说:“作为一名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党和人民赋予了我荣誉,也赋予我神圣的职责。开办‘少年之家’,尽管很累,也把一辈子的积蓄都贴进去了,有时候甚至还遭到别人的白眼,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听到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一切辛苦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面对山里贫瘠的第二课堂,面对孩子渴求的眼神,早已退休的全国优秀教师孙灶森坐不住了。2004年,他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购买器材、装修房子、聘请辅导员,在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开办了免费的“少年之家”。

  他所创办的“少年之家”,设在一个约100平方米的老房子内,分为三个区域:“读书区”内,摆着《十万个为什么》、《中华成语故事》、《三毛大世界》等800多册少儿图书,供孩子们在静静阅读;“运动场”内,设有小型室内篮球架、跷跷板、乒乓球台、秋千等运动设施,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娱乐区”内,孩子们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跳棋比赛,有的在弹奏乐器。

  孙灶森是个老教师,1949年就在浙源乡当中小学老师。几十年来,他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心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曾任婺源沱口小学校长,当时沱口小学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单位,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退休后的他在琢磨:山里孩子没有课外活动场所,有的放学后爬山玩水,极不安全。于是,他开始筹划在村里开办免费的“少年之家”。

  “少年之家”借用村里老祠堂,孙灶森掏出6000余元积蓄装饰房子,购买书籍、娱乐设施、体育器材,并从家里搬来不少家庭用品。一个设备基本齐全的“少年之家”就这样建起来了。一到周末,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孩子们涌入“少年之家”,孙灶森一个人忙不过来,又掏钱聘请了一名辅导员。

  如今,“少年之家”已吸纳固定小朋友近300名,山里娃从此有了自己的快乐之家。

  “少年之家”给山里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爱的教育。

  “少年之家”每周四下午、周日开放,供学生借书娱乐。平时,孙灶森就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他带领孩子查资料出黑板报,至今已出800多期;他还组织孩子们到山里山外打腰鼓,让孩子们大胆交流,大胆表演。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的孩子,自从进入“少年之家”参加腰鼓队后,他们活泼多了,也自信多了。

  为加强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孙灶森还将“少年之家”搬到了自己家里,开办“电影院”,每周播放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记者采访那天,正在放影片《地道战》,几十名孩子坐在小板凳上,看得津津有味。一名四年级的孩子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在“少年之家”看了《董存瑞》、《小兵张嘎》、《血战台儿庄》、《三毛流浪记》等影片,他认真地向记者回忆起影片中的故事情节,甭提多神气了。

  “少年之家”的“阅读室”是孩子们常常光顾的地方。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山里孩子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少年之家”的800多册书成了孩子们可贵的精神食粮。记者翻看借阅记录,一天登记借阅竟达上百人次!

  孙灶森还为“少年之家”的小朋友制订了奖励措施,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每年暑假可以免费参与“少年之家”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这个激励机制果真有效。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校特别调皮,学习很差,进入“少年之家”后,为了能参加“夏令营”,在孙老师帮助下,表现大为好转,学习成绩提高了,还当上了班干部。在江湾“夏令营”活动中,孙老师还特意让他扛队旗,他甭提多自豪了。

资料来源:
http://www.chinapeace.org.cn/zhzl/2007-11/19/content_34381.htm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9日]
[访问时间:2011年3月2日]

http://www.jxgdw.com/jxgd/news/jszg/userobject1ai831003.html
[发布时间:2008年9月8日]
[访问时间:2011年3月2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