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火种寻找之旅——民间公益图书馆事迹寻访录
回到首页     |     民间图书馆      |      捐赠信息      |      公益项目    |     简报     |      撷英采珍      |      提供线索      |      给我留言
:::信息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慈善捐赠:::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刘瑞忍副研究馆员捐赠1000元用于乡村儿童阅读活动...2023/12/5

青树教育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50953.32元,资助“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2023/5/10

北京某小学三年级毛祥坤同学捐助 500 元用于公益图书馆项目 500 元希望用于公益项目...2023/2/26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二十万元,成立李更生阅读推广基金...2020/9/10

谭张婷教育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67100元,资助乡村校园图书角项目...2019/4/15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20686.62元用于安徽省肥东县古城镇杨塘学校图书角...2019/4/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0627.65元用于安徽池州市罗城村罗城小学图书角...2019/3/4

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出资150000元用于开展彩虹之家·彩虹图书馆项目...2018/12/3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10377.66元用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小街小学图书角700册书...2018/8/30

上海“爱@支教”捐赠95565.54元用于云南云龙县、洱源县、鹤庆县10所小学图书馆项目...2018/8/19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50000.00元用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8/4/1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1865.00元用于安徽滁州大柳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款...2018/3/18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16002.89元用于云南德宏州芒市风平镇腊掌小学图书角项目...2017/9/1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7855.13元用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柿子树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7/8/26

安徽省小微商会捐赠31980.98用于舒城县花园小学校园图书角和来安县施官镇中心小学图书角...2016/11/18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32841.43元用于滁州市章广镇章广中心小学校园图书角和霍邱县三流乡杨桥小学校园图书角...2016/6/28

郭柏生捐赠15752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6/14

(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捐赠74587元用于乡村小学校园图书角建设...2016/6/6

高晓燕、陈柏根、赖才笙捐赠15000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4/2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捐赠10000元人民币...2015/7/10

更多捐赠>>>
 
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名: 赵东其“农村图书馆”
图书馆长: 赵东其
成立时间: 2011年3月6日
图书馆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赞皇镇曲江村
发布时间: 2011/3/16 10:02:28
公益项目: 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角、家庭书架(二期,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协会(筹)资助)——河北省赞皇县“赵良弼图书馆”项目

   来自河北贫困县赞皇县曲江村的赵东其,是北京数百万农民工中的一员。59岁的他在良乡一处工地上做仓库保管员,满身尘土、满脸皱纹、满手老茧以及那吐字不清又发音难懂的方言,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是个有故事的人。然而,他的精神世界里真的有故事。他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著名外交家赵良弼的后人,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高中生,他有个梦想就是创办“农村图书馆”,让乡亲们免费看书,因为他认为,农村落后就是因为文化落后。
  2011年1月,《北京晚报》在《微新闻》栏目中报道了老赵为梦想而求书的事儿,北京市民和老赵的老乡紧急帮忙筹书。近日,老赵将3000多本书送回了家。3月6日,“农村图书馆”开馆,老赵代表乡亲们向北京市民致谢,他希望大家还能把不需要的书便宜卖给他,“图书馆步入正轨后我还回北京打工,为了赚钱买书。”
  老赵想办图书馆
  2010年12月23日,老赵说他从小就爱看书,那时要跑几十里路去借书看。现在生活好了,可乡亲们仍不舍得买书。他觉得,农村落后就是因为文化落后,所以他想建个农村图书馆。来北京两年了,他在书摊上低价买了近千本书,可他钱不多,所以希望北京市民把不看的书低价卖给他。消息见报后,心理专家宗春山、作家出版社编辑张月寒及众多市民纷纷帮忙筹书。春节前,凑到了3000多本。
  筹书两年不回家
  2011年2月底,一直出钱出力赞助老赵的同乡、解放军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政委赵彦军又赞助了两辆车,帮老赵送书回村。老赵行程4个多小时,到达曲江村。“两年没回家了,他这人好面子,凑不到书、办不起图书馆,他就不回来。”老赵的妻子偷偷地告诉记者。邻居、朋友、同姓长辈以及赞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侯建军和县一中美术老师、知名画家田春书也相继赶来,帮忙卸书。
  “老赵早就是我们县的名人了。”同乡们告诉,上世纪60年代末,村里出了3名高中生,老赵就是其一。“他就是个书痴,一直想建个图书馆。”2005年底,老赵就办过图书馆,同乡资助了一间40平方米的平房,他连买带募集了5000多本书、10多种报纸杂志,周边的村民都来看书,“连学校和县高中的老师也来借书,因为老赵的书很丰富。”老赵的创举可谓轰动全县,可是撑了两年多,老赵没钱了,只好闭馆。但老赵坚信,图书馆总有一天会再办起来。为了赚钱,老赵进京打工。
  开馆梦想终成现实
  老赵家的外墙挂着一个白酒盒做成的收报箱,里面有份报纸,全村独一无二。“这是女儿给我订的,以前都不支持我办图书馆,现在她们思想进步了。”老赵美滋滋地说。老赵家共三间正房,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房里住,另一间堆满了箱柜和书架,箱柜里都是书,“这间房将用作图书馆。”老赵说,图书馆定名“赵良弼图书馆”,因为他的家族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著名外交家、教育家赵良弼的后代,为发展教育,赵良弼倾家产置学田五十顷,“我们后人有责任传承。”
  老赵坚信,一个人哪怕只读一本书,也有可能改变命运,改变落后的思想,改变落后的农村。3月6日,图书馆开馆了,大女儿答应帮忙照看,老赵将继续回京打工,“一边打工一边赚钱买书,希望北京市民还把不需要的书便宜卖给我。”

在家人眼里,老赵是个书痴;在乡亲眼里,老赵是个热心肠;在媒体眼里,老赵是个干实事的……老赵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何如此执着地建农村图书馆?其中又有多少坎坷和辛酸?今日本报记者将奔赴北京探望老赵。您对老赵有何评价?您是否愿意给老赵捐点书?请拨打96399。

  赵东其是赞皇县曲江村人,为改变家乡文化缺乏现状,十几年前他缩衣节食在自家建造一个图书馆,免费向村民开放。如今,年已六旬的他毅然到北京打工买书,以维持图书馆功能。赵东其此举被北京媒体刊发后,感动了无数北京市民。昨日,北京市民爱心团团长曹大佛专程赶到赞皇调查情况,下一步他将筹资在老赵家建一个报栏。

  事件

  北京爱心市民想帮赞皇农家书屋
  2011年3月8日,《北京晚报》报道了河北赞皇县曲江村赵东其老人为了延续“农村图书馆”来京打工,并且为了筹书已经两年没有回家的事迹。北京市民爱心团团长曹大佛得知老赵的情况,十分感动,也想通过爱心团帮助老赵筹集图书。曹团长在联系不上老赵的情况下,和爱心团团员商量后,决定亲自来河北赞皇县寻找老赵的“农村图书馆”。
  2011年3月14日,曹大佛几经周折,终于来到赞皇县曲江村,又通过村委会主任找到赵东其的家。老赵的家跟邻居相比,明显陈旧。走进书屋,三面都放着书架,满满当当、整整齐齐都是书,还有几个孩子正在翻看喜欢的书。
  “有位带孩子的妇女告诉我,她家里人都去打工了。这位妇女还说自己不懂科学养育孩子,都是从老赵的书里照着学的。”曹大佛说。通过对“农村图书馆”的实地考察,曹大佛表示愿意带头捐款,在老赵家的后墙上修建报栏,并为图书馆订报纸。
  曹团长表示:“等我回北京,再和爱心团员商量一下,争取为老赵的图书馆配上一两台电脑,尽一点绵薄之力。”
  上万册图书,村民免费借读
  2011年3月14日17时,赞皇县曲江村升起了袅袅炊烟,村民回到各自家中等待吃晚饭。可村中赵东其家依然人来人往,村民们陆续前来借书或还书,“这本看完啦,再换一本”“这书真好看,还有下册吗?”赵东其58岁的老伴邱菊英忙着做饭,还要挤出时间规整书架,“你要的这本在这儿呢!”
  赵东其家是个四合院,两面是墙,两面是房,房梁房檐破旧不堪,已30年没有翻修。正房有五间,两间住人,其余三间是图书馆。
  房屋改成的图书馆十分简陋,但书架上的书却摆放得整整齐齐。从《徐志摩的情话》到《唐诗三百首》,从《十万个为什么》到《求医不如求己》,包罗万象,足有上万册。赵东其的儿子赵飞拍了拍书架旁的麻袋,“还有好几袋的书没地方放呢,是前段日子我爸从北京弄来的。”
  有村民鱼贯而入直奔书架,根本没有与主人打招呼的架势,“他们家没人时门也开着,就是为方便大家伙儿借书、还书!”
  邱菊英说,现在春暖花开,村民忙起来了,来逛图书馆的人少了许多,“农闲的时候,那人,数不过来!”赵东其家位于村中间,平时家里比赶集还热闹,“图书馆开放十几年啦,人气老旺啦!”
  赵东其建图书馆为继承先人传统
  赵东其家的这个图书馆名曰:“赵良弼图书馆”,而且屋子的墙上还贴着一张古人画像,其人就是赵良弼。曲江村有2700余人口,其中四分之一姓赵,都是赵良弼的后人。赵姓村民介绍,赵良弼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著名外交家、教育家,为发展教育,在那个时代,赵良弼倾家产置学田五十顷,“赵东其之所以建这个图书馆,理由之一就是继承先人传统!”
  村干部郝合义年龄与赵东其相仿,他说,早在几十年前赵东其就是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那个时候读过高中的算是才子啊。”年轻时赵东其就视书如命,整天琢磨到哪儿去讨本好书,“他肚子里墨水多,三国啊,小八义啊,讲得津津有味,大家伙都喜欢找他聊天去!”
  老伴:他在北京打工月薪1500,大都买书了
  说起老伴,邱菊英是又爱又气。爱的是老伴是个老实人,文化水平高;恨的是老伴爱书如命,庄户人都是围着地头转,他是一头扎到书堆里,几十年了就是拔不出来。
  早些年,赵东其扛着锄头和老伴下地干活,怀里却揣着本书,“经常有邻居跟我说,你家老赵又在地头看书呢,打招呼都听不到。”邱菊英过去一瞅,日头都偏西了,地里的活儿一点也没动。
  赵东其有点时间就猫在书上,因为这个,老两口没少吵架。
  邱菊英介绍,家里有四个孩子,两个大点的闺女都结婚有了孩子,三闺女还在上大学,还有个小儿子没有工作,马上到了结婚的年纪。
  三闺女学的是美术专业,学费每年八九千元。家里就三亩多地,年收入不过2000元,如今全家人就靠儿子打工赚点钱,“三闺女的学费都是姐姐们凑的,有时候家里实在没钱了,闺女们就给个几百,凑合着过吧,儿子也快说媳妇了,到时候还得借钱。”
  问到老赵打工的收入,邱菊英笑笑说,“他有啥收入啊,那点工资都买书了,哪儿还能补贴家里。”记者了解到,老赵在北京一工地当仓库保管员,月工资1500元,工钱的一半都买书了。
  对老伴爱书,邱菊英之前反对,但日子久了也理解老伴了,如今老伴不在家,她成了“管理员”,“他这辈子没别的念想就爱看个书。”
  子女:父亲为建图书馆去打工,两个春节没回家
  在大女儿赵彩霞眼里,父亲的生命里除了书还是书。赵彩霞说:“刚上学识字,爹就给我讲赵良弼将军的故事。人家别人箩筐里背的是干活的家伙,他背的全都是书。”父亲为了建图书馆外出打工已有四五年了,中间有两个春节都没回家过年了。
  “开始,家人都劝他别费那个劲,他就是不听。俺们农村人种好地盖房是正事,俺家这房子都20多年了,也没钱翻盖。村里人也劝他,叫他别瞎折腾,他就是不依,自己还跑到北京去打工。”
  赵东其的努力,使他的农家图书馆坚持十几年,“确实方便了不少人看书。”
 赵彩霞说,看着父亲这么用心张罗图书馆,打工也挺辛苦的,最终家人也都理解了,“都这么大岁数了,他高兴就是我们的福气。”
  老赵的儿子赵飞说,打小父亲就教育他好好学习,“可我不争气,初中没毕业我就不去了,为了这个,父亲气得好几天吃不好饭。”赵飞说,至今他也不太理解父亲。虽然如此,逢人来借书时,赵飞还是会热情招待,偶尔也翻几下父亲打工买下的书。
  《北京晚报》记者:老赵是聪明又有想法的人
  《北京晚报》记者于海波告诉:“老赵如愿办了图书馆的事儿见报后,北京的其他媒体也想找老赵做采访,不过老赵说,他不想被媒体宣传,他只是想干点儿实事。和老赵接触多了就有很多体会,他是一个既聪明又有想法的农民工,除了那口音浓重的家乡话不太容易听明白之外,我们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老赵依然有理想,而且他能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我想正是这一点打动了所有想帮助他的人,值得尊敬。”
  于海波介绍,2010年12月23日,老赵给北京晚报热线打电话,希望北京市民能把家中的闲书便宜卖给他。刚开始,有人认为老赵是在作秀,但她实地去采访老赵,发现老赵确实是在做事,北京晚报就此刊发了一条百余字的“微新闻”,引起北京市民关注。同时,于海波还帮忙联系了几位朋友,帮老赵凑够了几百本书,再加上老赵在北京打工的两年来四处买来的书,春节前,一共凑足了3000多本。2月底,北京晚报的记者跟随老赵将书送回了老家。
  《北京晚报》的报道引起了北京市民的捐书热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动联系《北京晚报》,想帮助老赵。昨日,于海波和老赵一起去了北京农科院,一位负责人说,他们不仅要捐给老赵2000多本农业技术方面的书,还要帮老赵建起数字阅览室,与北京农科院图书馆数据库实现共享。老赵听了非常兴奋,他高兴地说:“这不仅是我们村最需要的,包括周围的村子,乃至整个赞皇县都需要!”

资料来源:
http://news.qq.com/a/20110308/001760.htm
[发布时间:2011年3月8日]
[访问时间:2011年3月16日]

http://www.sjzdaily.com.cn/main/2011-03/15/content_1424478.htm
[发布时间:2011年3月15日]
[访问时间:2011年3月16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