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火种寻找之旅——民间公益图书馆事迹寻访录
回到首页     |     民间图书馆      |      捐赠信息      |      公益项目    |     简报     |      撷英采珍      |      提供线索      |      给我留言
:::信息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慈善捐赠:::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刘瑞忍副研究馆员捐赠1000元用于乡村儿童阅读活动...2023/12/5

青树教育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50953.32元,资助“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2023/5/10

北京某小学三年级毛祥坤同学捐助 500 元用于公益图书馆项目 500 元希望用于公益项目...2023/2/26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二十万元,成立李更生阅读推广基金...2020/9/10

谭张婷教育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67100元,资助乡村校园图书角项目...2019/4/15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20686.62元用于安徽省肥东县古城镇杨塘学校图书角...2019/4/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0627.65元用于安徽池州市罗城村罗城小学图书角...2019/3/4

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出资150000元用于开展彩虹之家·彩虹图书馆项目...2018/12/3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10377.66元用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小街小学图书角700册书...2018/8/30

上海“爱@支教”捐赠95565.54元用于云南云龙县、洱源县、鹤庆县10所小学图书馆项目...2018/8/19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50000.00元用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8/4/12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11865.00元用于安徽滁州大柳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款...2018/3/18

云南小微商会捐赠16002.89元用于云南德宏州芒市风平镇腊掌小学图书角项目...2017/9/1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女老师捐赠7855.13元用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柿子树小学校园图书角项目...2017/8/26

安徽省小微商会捐赠31980.98用于舒城县花园小学校园图书角和来安县施官镇中心小学图书角...2016/11/18

安徽小微商会捐赠32841.43元用于滁州市章广镇章广中心小学校园图书角和霍邱县三流乡杨桥小学校园图书角...2016/6/28

郭柏生捐赠15752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6/14

(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捐赠74587元用于乡村小学校园图书角建设...2016/6/6

高晓燕、陈柏根、赖才笙捐赠15000元用于小学图书角建设...2016/4/2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人士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捐赠10000元人民币...2015/7/10

更多捐赠>>>
 
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名: 忘我古旧书屋
图书馆长: 王泽萼
成立时间: 2007年
图书馆址: 重庆永川市望北路二号站一民房内
发布时间: 2013/5/12 11:14:49
图书馆简介:
2013-03-06 06:33:00 来源: 重庆晨报(重庆) 有0人参与
 
    每天去废品站和旧书摊淘书,几十年如一日
    他用淘来的10万册书开办
    私人图书馆,向群众开放
    每天早上,探访各个废品收购站和旧书摊是王泽萼的“必修课”之一,他在哪里淘到有价值的书,再论斤买回来细细筛选。
    在望北路二号站旁一栋不起眼的民房内,隐藏着一个“忘我古旧书屋”。这是个对外开放的私人图书馆,其主人就是论斤买书的王泽萼。书屋收藏了4万多册各类书籍,再加上他家里的几万册图书,总量超过十万册。
最近,这个爱书如命的老人,又爱上了上网。
    淘“废书”出了名
    说起来,王泽萼是个名人。因为藏书众多,他曾在2007年被评为“重庆十大藏书家”。2009年10月,“忘我古旧书屋”成立两周年时,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图书馆处还专门发来贺信。他将这封贺信装在镜框中,放在显眼的地方,读者走进书屋就能看到。
    他为何喜欢淘书?这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一个买菜的农民,正随手从一本厚如砖头的书上撕纸。他发现,这是一本解放前出版的《辞海》,撕掉太可惜了,于是用几本书换了过来。
从此,他开始了淘书生涯,退休后更一发不可收。几十年下来,他的藏书已达十万册之多。他的家庭收入不高,但他仍坚持每月抽出三四百元用于淘书。
    这么多书,得花多少钱?老人笑了,“都是论斤买的”。多年来,王泽萼每天上午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探访各个废品收购站和旧书摊,寻找他认为有价值的书,论斤买回来。书屋内的一张桌上,摆着几本这几天刚淘来的书。他拿起一本崭新的书递给记者,指着封底说,“定价28块,都没怎么看过,多浪费!”
    老人说,废品收购站的书才一块多钱一斤,比新书便宜得多。另有一小部分,来自书友、学生等的赠送。前不久,他的一位学生送给他一套《四库全书》。
    图书馆对群众开放
    几年前,老人决定开办一个私人图书馆,所藏书籍向市民开放。他在望北路一栋居民楼租下一套房,改造为“忘我古旧书屋”,提供图书交换和借阅。在书屋借书,只需凭身份证和一个借书证(可花20元办理),而熟悉一点的人打个招呼也能借走。
    他还曾用白纸自制“名片”广为散发。书屋所在的这栋居民楼临街外墙上,悬挂着一个大幅广告,上面有他的电话。书屋每天13:30-17:00对外开放,周末也不休。
    书屋不大,4万册图书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十多个书架。“更多的书在家里,这里已经放不下了。”老人说,几年前,他还曾想将旁边的一套房子买下,将家里的书也搬过来,但最终未能如愿。
    老人说,这4万多册书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类书籍。不少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为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经典版本。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美国的、法国的、日本的,被分门别类贴上标签。此外,书架上还有一些农业、商业、甚至是儿童类书籍。书屋还提供《南方周末》、《杂文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
    “我的书不是拿来卖钱的,是给群众看的。”老人说。
    上网成了他的新爱好
    一张书桌上摆放着一个用黄布盖起来的东西,掀开黄布,里面是一台电脑。
    “一个月前政府刚刚送来的,说是让我把书都录入电脑,方便整理。”王泽萼说,这对于他来说有点难度,“我不会打字”。
    尽管终日往返于废品收购站-家-书屋之间,但他的生活却并不单调。熟练的用鼠标点开浏览器,他回头问记者:“有没有办法把国外网站的新闻翻译成中文?”
    谈话中,他对国际国内时事的熟悉程度令记者吃惊,嘴里也不时蹦出几个时髦的网络词汇。
    他不仅在网络上浏览信息,还在读者的帮助下尝试在网上购书。“我这里有莫言的书,得诺贝尔奖那个。”他告诉记者,“其中一本就是从网上买的,便宜近六成。”
    记者帮他安装了一个英汉翻译软件,他打开一个英文网站,笑着说:“这下可以看看国外的新闻了。”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讯记者 张梁
 
发布日期:2013-3-6
访问日期:2013-5-12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