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图书室,一间教室、14张桌椅、几百本书报杂志,但对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中心小学里数以百计的留守儿童而言,这里却是“生活中新的去处,与心灵对话的重要地方”。
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中心小学五年级有学生56人,其中父母均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27人,隔代抚养以及没有父母的管教,让这些孩子很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怎样引导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王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个学期刚开学,王老师开了一个专题班会,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同学们讨论。“如果有多一些的课外书看就好了。”“对,我们可以把每个人的课外书拿出来,大家交换看。”“那还不如建一个图书室呢。”“对,建一个图书室,用花草装扮一下,让它成为一个绿色阅览室。”
对知识的渴望让同学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说干就干,同学们立即张罗起来。学校的三楼正好有间空教室,可以用作阅览室的场所。没有书,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珍藏的课外书奉献出来,成了图书室的第一批书源。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大家,有的老师把自己的书捐了出来,学校也在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200元资助孩子们买书。
回收垃圾购买图书
农村的孩子课外书毕竟有限,有不少同学根本就没有课外书,阅览室里只有零零星星几十本图书,这哪像个图书室的样子呀?有同学提议捐钱买书,可有同学反对说,大家家庭条件不一样,而且捐钱也容易引起家长的误解。这时候,王老师说话了:“从去年开始,我就将大家用过的废纸和用完的作业本收集起来,现在有整整两麻袋了,估计能卖几十块钱。”王老师的话启发了大家,“对啊!以后我们可以将这些垃圾回收,这样每个学期我们都能添新书了,图书室就能一天天壮大起来”。
于是,同学们买来两个垃圾桶,把班级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从此以后,矿泉水瓶、废纸、牛奶瓶这些可以回收的垃圾,在同学们的眼中成了宝贝。就这样,一袋袋可回收垃圾很快堆满了另一间闲置教室的角落。
负责管账的张志文对记者说,现在他们一个学期卖两次垃圾,一次能卖将近200元。在同学们眼中,张志文是个非常称职的小管家,收入支出每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王锋老师笑着说,自图书室成立起,“打他手上过的钱已有3千多块了”。
王老师将这些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添置新书,另一部分存进信用社,让学生们自己理财。采访中,小管家张志文对记者说,自从管账后,他对钱终于有了概念。“以前父母给我一周的零花钱,不到星期三钱就用光了,现在对钱看得重了,也不乱花钱了,知道钱要合理支配,每天花费控制在1.5元。”
读书风气带动全校
图书室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引起了其他班级同学的“眼红”,他们也想来这个阅览室看书。王锋老师告诉记者,小图书室刚开放不久时,不仅五年级的56个学生,很多其他年级的学生也纷纷来图书室看书,人气一度非常旺。“由于教室只有14张课桌椅,当时只能让男生和女生轮流看一天。”他说,每天中午,这间小图书室把不少学生从街上吸引过来,带动了很好的读书风气。
今年刚开学,唐田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图书室终于正式“对外开放”了。王老师为阅览室制定了《阅览室管理制度》和《值日生制度》,现在阅览室每天从12:00到13:30开放一个半小时,星期五放学后学生可以到阅览室办理借阅手续,将图书借回家看,但是周一放学之前一定要将图书还回来,迟还一天罚款5角。
五年级的小学生们都把自己当成图书室的小主人,对它尽心尽责。小姑娘汪立是竞争“上岗”的大队长,也是图书室的管理员之一,每天中午12时,刚在家吃完饭的汪立就急匆匆赶回学校值班。
有的学生家长也加入到建设小图书室的人群中。汪立的父亲不仅捐钱,还写了四幅字,挂到图书室的四面墙壁上鼓励孩子们读书向上。其他学生家长也纷纷解囊,用行动表示对孩子们的支持。“以前孩子课余时间不是在马路上乱逛就是和同伴在学校里‘疯’,我们做父母的都很担心,但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现在孩子们自己建立了这个图书室,积极性特别高,看书的时间多了,我们省了很多心,怎么能不支持呢。”采访中,一位家长对记者说。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