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火种首页 >公益项目> 民间图书馆公益阅读项目(合万邦小微公益基金资助):
民间图书馆公益阅读项目(合万邦小微公益基金资助)
       ——北京市海淀区“新居民儿童中心”: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2015-2016)
2015年9月-2016年12月

一、 项目概况
项目主体:新居民儿童中心
项目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上庄村(镇政府所在地)178号
项目宗旨:通过儿童经典诵读活动改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阅读环境,通过家长共修活动改善学前流动儿童家庭的养育习惯,探索通过经典诵读支持流动学前儿童成长新模式。
面向群体:社区中流动学前儿童和家长

1、新居民儿童中心概况
      新居民儿童中心成立于2010年6月,是一家专门为新居民(农民工)提供社区教育服务的非盈利机构。曾在海淀肖家河(因拆迁,已停止服务)、韩家川和上庄建有三个儿童中心,为新居民提供学前家庭教育服务,建立良好的社区和社群关系。上庄分部位于上庄村,上庄村下辖4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300人,外地人口达到3.5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聚集社区。村中有一个大型综合农贸市场,新居民儿童中心上庄分部选址在靠近大市场、村子中央部位的一条较为安静的街上,设有亲子活动室和图书室,是当地唯一一家民间公益服务机构。
2、主要负责人及参与者
       陈军,新居民儿童中心负责人。2003年11月,创办“烦忧热线”,专门倾听农民工的心声,并因此得到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05年创办“烦忧热线志愿组合”,并于2007年在河北省通过工商注册。曾多次参观浙江宁波、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社区建设和民间组织能力建设项目。先后参加了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德国国际交流中心、美国律师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等民间组织建设及心理学的相关培训。开发并实施了“城市新移民能力提高项目”、“以新居民子弟学校为载体的社区教育项目”、“新居民幼儿活动中心项目”。与香港乐施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亚洲基金会、波音公司、陈一心家族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微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和大学进行了良好的交流和合作。曾获“志愿北京、迎接奥运2004年度北京十大志愿者(团体)提名奖”、“2014年北京榜样提名奖”、“2014年最美慈善义工提名”、2015年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乡约》“十大魅力人物提名”。
       李小凤,新居民儿童中心项目部主任,负责组织、招募服务对象参与各项活动。2006年毕业于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传播系。作为高级教师,在山西省永济市第三中学高中部任教两年。2008年辞职后到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支教,参与了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烦忧热线举办的“以打工子弟学校为载体的儿童教育项目”,并开始接受民间组织能力建设。2009年,作为新居民儿童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不但全程参与了“新居民幼儿活动中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还陆续数次参与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华德福、北大公学全国幼儿家园协同教育高峰论坛等机构主办的能力建设和培训活动。作为一位农家女和两个孩子的母亲,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使得她对新居民幼儿教育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感情。除了参加各类幼儿教育培训之外,她还通过自学、到其它机构观摩等渠道提高业务能力。
      李秀红,妈妈老师,负责组织课程设计和志愿者培训。
      严巧玲,核心志愿者,负责项目宣传、外联及项目小组内部协调和能力建设。
二、项目主要内容
      新居民儿童中心上庄分部所在的社区中仅300名幼儿以上的幼儿园就有3家,其它家庭幼儿园和辅导机构26家,却没有针对家庭教育服务的机构。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经典诵读不但可以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优美人格,还在提高孩子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开发智力方面有显著效果。新居民儿童中心经过5年以来的实践,逐步总结出适合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学习经典文化的模式。
       本项目将在总结和沿用以往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儿童经典诵读、家长共修课程、亲子经典故事会、践行和总结对流动学前儿童教育成长进行支持。具体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法如下表所示

 

内容

人数与活动

效果与评估

儿童经典诵读

通过儿童集体诵读和家庭延伸诵读活动,在新居民学前儿童中推广经典阅读活动。

每年在社区中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2期,每期3个月;每期在社区中招募0-6岁儿童和家长10-20对,每周开展儿童集体诵读活动2-3次。全年共受益儿童20-40名。

项目期内,每次儿童出勤率要达到70%以上;参与的儿童每天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家里诵读经典作品20-30分钟;每期活动结束,60%以上的儿童能够诵读一部经典作品:《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初步培养幼儿诵读经典的兴趣,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

家长共修课程

采用《华藏〈弟子规〉践行教材》作为参考教材,每课学习内容包括:欣赏歌曲(跪羊图等)、集体诵读、古文原文、拼音解字释义引申、典故、导行、范例、每周学礼、拓展训练、动画欣赏十个部分,构成了从释义到践行的完整教学环节。

每年在社区中开展家长共修课程2期,每期3个月,每周开展一课时,共分为29课时,每课时60-90分钟;每期在社区中招募0-6岁儿童和家长8-15对。共受益儿童和家长30-60人。

通过参与活动前后测试和家访,60%以上的家长通过共修活动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家庭关系,通过思辨性学习,能够改善育儿理念和亲子关系。初步养成家庭诵读经典的习惯,落实《弟子规》中“朝起早,夜眠迟……宽转弯,勿触棱”等良好习惯和敬老爱幼等品格。

亲子经典故事会

以季节变化和传统节日为线索,通过经典故事(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女娲补天等经典故事)来反应传统文化中朴实的育儿观。

每年开展2期活动,每期4-5个月,每期每周开展1-2次活动;每期招募10-15对学前儿童和家长参与,全年共有受益儿童和家长40-60人。

75%以上的参与儿童能够讲述3-5个经典故事或节日的来历;70%以上的家庭能够坚持给孩子讲经典和传统节日故事,在认同经典文化的基础上,能够热爱经典故事和节日文化。

践行和总结

对参与者进行观察和家访,鼓励家长将各项活动中的感受和育儿心得纪录下来。

培训5-10名核心志愿者对参与活动的儿童和家长进行跟踪观察和家访。每位志愿者负责2-3个家庭的观察和家访,进行活动前后测试的同时,对10-30个家庭进行观察和家访。

形成10-30个育儿典型案例;60%以上的参与儿童和家长在习惯养成、家庭阅读、育儿能力方面要有所提高。

三、项目启动和运行
1、项目启动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于2015年8月提交向合万邦小微公益基金申请,9月通过立项,获合万邦小微公益基金资助9700元人民币,项目实施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2015年10月23日,60%的立项资金5820元人民币到位,项目正式启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向资助方和伙伴机构提供相关报告,具体计划如下:(1)项目开始实施后,每个月通过网络向资助方和伙伴机构提供活动进展状况,在宣传、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征求各方意见。(2)每3个月,即2015年12月,2016年3月、6月、9月向资助方提供季度报告,邀请资助方对项目进行督导。(3)2016年3月提交含有图片、项目相关数据、案例、各项活动进展、项目收获及不足的项目中期报告,2016年9月底提交项目终期报告。
2、 项目初期运行
      2015年10月至12月,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组先后组织了项目说明会和社区宣传动员活动,在向儿童家长、志愿者解释项目目标和活动的同时,征集大家意见。这样做的目的是从项目一开始便引入目标人群的积极参与,使她们从被动的受益者转化成为项目的服务者和创造者。使项目设计和活动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各项活动的具体运行如下:
       (1)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社区动员。根据以往项目经验和运作模式,项目组通过以往的合作关系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学院三所高校共招募志愿者36名。根据志愿者负责的活动内容不同,项目组共组织了三次志愿者和家长骨干培训。培训结束后,一部分志愿者开始辅助项目组设计和开展各项活动,一部分志愿者开始在社区内进行宣传动员活动,以提高本项目的知晓率和覆盖率。志愿者按学校分成3个小组,每周协助项目小组开展一次活动的同时,进行一次社区动员。社区动员的主要形式采取一对一的现场交流,如果家长有时间和兴趣,志愿者会详细介绍活动由来和内容,会把家长和儿童带到活动现场体验。
       (2)项目所需图书和设备的购买。项目组在开展项目说明活动时,就把项目主要活动内容和预算进行了说明,这样既增进家长和志愿者对项目的了解和参与意识,也可以在图书购买和设备选购上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购书书单就是在大家推荐的基础上由项目组整理而成的。
       (3)项目活动。项目开展以来,绘本阅读和经典诵读活动已形成比较固定的时间安排:
      9:00-9:30 志愿者到达、进行社区动员(宣传板与宣传页)
      9:30-9:45 志愿者沟通半日活动流程和各环节的注意事项
       9:45-10:00 家长和孩子陆续到来、志愿者与家长聊聊孩子的基本情况、育儿需求等、进行简单的游戏。
       10:00-10:25 亲子共读。
       10:25-10:30 过渡环节:孩子喝水、如厕。
       10:30-11:00 经典诵读《弟子规》
       11:00-11:15 集体故事
       11:15-11:20 小结、征询家长的反馈。
       11:20-11:45 整理清洁场地、志愿者之间交流、讨论。
      (4)制定志愿者管理制度和来访者须知。新居民儿童中心的主旨在于促进新居民家庭中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改善以及非正规教育的推广。志愿者不仅仅是中心的奉献者,也应该成为受益者。志愿者在报名之前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时间、兴趣是否适合从事亲子教育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时间上不要和其它安排有所冲突。尽量避免中途退出事件的发生,因故无法按时参加或完成服务内容,应事先向活动领队提出,以便能及时做出调整和安排。考虑到亲子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制订了志愿者须知,以便更好的为家长和幼儿提供服务。为保证新居民儿童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正常进行,维护孩子们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我们还制定了来访须知。(链接:新居民儿童中心来访须知)

本阶段各项活动涉及的财务信息如下所示:

种类

预算金额(元)

实际支出(元)

1图书

1500

1790.7

2设备

1200

1040

3文化用品

1000

152

4劳务

6000

1800

总计

9700

4782.7

项目活动现场掠影: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
家长带着孩子在新居民儿童中心参加讲故事的亲子共读活动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
新居民儿童中心正在为开展活动进行前期的志愿者培训

3、 项目中期运行
      截至3月31日,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组共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1期20次,受益儿童和家长26人;家长共修课程1期23次,受益家长和儿童20人、亲子经典故事会1期15次,受益家长和儿童26人。项目组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指标并不清晰,因此,项目组请专家和志愿者引进和编辑了儿童发展指标和教养策略,以供家长和志愿者们参考。特别是在经典诵读方面家长根据幼儿特点制定适合每个儿童的诵读计划方面,这些发展指标和教养策略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链接2:1-6岁学前幼儿年龄特点)
      此外,项目组共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四所高校招募志愿者共58名。为规范志愿服务行为,我们在志愿者入职培训的时候,就制定了详细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和来访制度。充足的志愿者资源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为项目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四所高校的志愿者

      项目具体运行情况如下:
      (1)儿童经典诵读。参与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共有13个家庭,根据志愿者访谈得知,大部分家长报名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们学习知识。随着活动的进展与项目的深入,家长们发现,每天在家里陪伴孩子诵读经典的时间,是家里最快乐开心的时刻。很多爸爸,也逐步加入到了诵读活动中。一位妈妈这样形容她们家庭阅读环境的变化:“现在国家提倡传统文化,但自己从来没看过弟子规,通过这段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弟子规,我们家最大的变化就是有书了。以前我们从来不看书。现在开始买书了。我们家的第一本书就是儿童中心送给我们的弟子规。”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细致而耐心的工作密不可分。在志愿者培训中,项目组就强调: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家长的教育热情和教育自信,通过陪伴孩子诵读经典改善整个家庭阅读情况。参与活动之前,13个家庭中仅有两个家庭有阅读习惯(每天有亲子阅读时间),其它11个家庭均无阅读习惯。孩子撕书的现象特别严重,甚至于一些家长都不敢借书回家。志愿者们在活动反复强调,小年龄段的孩子撕书很正常,一旦撕坏,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修补。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做些替代性工作,给些废纸让孩子撕,同时强调,那些可以撕那些不可以撕。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大部分孩子都爱上了阅读。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
项目组与孩子们一起读书

(2)家长共修课程。报名参与家长共修课程的有14个家庭,因过春节回家、搬家等因素中途退出的有4个家长,参加完整个课程的有10家庭。按照项目设计,家长共修课程采用《华藏〈弟子规〉践行教材》作为参考教材,每课学习内容包括:欣赏歌曲(跪羊图等)、集体诵读、古文原文、拼音解字释义引申、典故、导行、范例、每周学礼、拓展训练、动画欣赏十个部分。参与活动之前,大部分家长没有认真学习过弟子规,有的还对现代人学习弟子规有所怀疑,通过思辨性学习,家长们意识到“朝起早,夜眠迟……宽转弯,勿触棱”等教育对儿童良好习惯和敬老爱幼的品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家长们的讨论和学习,在改善育儿理念和亲子关系的同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家庭关系进行了反思。例如很多家长之前购买的衣物实际上都超过了自己的购买能力,闲置衣物也很多,学习了“衣贵洁,不贵华”后,觉得其实没必要和人攀比。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
家长与孩子们共同读书

      (3)亲子经典故事会。本项活动以季节变化和传统节日为线索,通过经典故事(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女娲补天等经典故事)来反应传统文化中朴实的育儿观(新居民在拥有极少的社会服务和社会资源的状况下,对传统的育儿方法更是倍加质疑。实质上,经典故事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中,传达的友爱、和平、向上、健康的思想,对于倡导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经典故事和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唤醒孩子和家长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还可以激发家长和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他们对返璞归真的经典文化进行认同传承)。本期活动共开展12次,12个受益家庭。本项活动开展之前,很多家长认为家乡习俗和传统都是封建迷信,早已过时,很少给孩子讲述家乡的民间故事和传统习俗。通过经典故事会,大部分参与儿童能够讲述3-5个经典故事或节日的来历。
       阶段小结:项目启动了以来,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因2016年6月1日活动中心房租到期,给项目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目前解决办法的是多方寻找资源,争取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支持。
4、项目整体总结
       截止2016年12月1日为止,项目组共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2期32课时,受益儿童28人;家长共修课程2期30课时,受益家长和儿童48人;亲子经典故事会2期26课时,受益家长和儿童52人;通过对12个家庭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在项目的干预下,无论是儿童成长还是家长教育理念都得到很大提升。
       项目期间共招募志愿者64名。项目前期制定的志愿者培训方案和管理制度为保障志愿者参与项目提供了基础。而充足的志愿者资源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成为项目成功的必要因素。
      具体运行如下:
       (1)儿童经典诵读
       两期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中共有28名儿童参与。第一期13名,儿童年龄在2-4岁之间,其中11个家庭没有阅读习惯。孩子撕书的现象特别严重,甚至于一些家长都不敢借书回家。经过半年的项目干预,大部分孩子都爱上了阅读。除了诵读之外,项目组从《弟子规》中撷取有关生活习惯的养成部分,制作成《践行表》,鼓励流动学前儿童江所学内容落实到生活中。如:闹钟一响(父母一叫),马上起床(朝起早 父母呼 应勿缓);晚上按时睡觉(夜眠迟 居有常)自己叠被子(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根据儿童特点,应用经典歌曲欣赏(比如跪羊图等)、典故、拓展训练、动画欣赏等内容加深儿童的理解。(链接3: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考虑到项目的持续性和广泛受益性,项目组在招收第二期学员时进行了认真调研和项目梳理,决定招募4-7岁儿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这一课程采取去专业化、家长互助模式开展,家长和孩子们从《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一直学到《论语》。项目虽然结束了,但这个诵读班一直在持续。9月份开学后,有两个小朋友的家长在周末报了奥数班。刚上一节课,小朋友们就向家长表示:“不想学”。家长问他们:“不想学,干吗呀?”他们说要去读经班学习。结果他们当场退了学费,赶到读经班的时候还没有下课。通过众筹,我们又筹集到一期(3个月,10次共修课程)费用,招募到12家庭,1月1日正式开班。
      两期经典诵读课程共举办32课时,孩子们在体验国学魅力同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之前没有一个孩子能背诵弟子规,有的甚至压根就没听说过(只听说过三字经),通过此次家长共修,家长们觉得,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维,还在日常生活和接人待物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一个家庭暑假时和两个亲戚家庭一起出游,看到这位爱读经的小朋友,另外两个妈妈埋怨:“你们家孩子老读书,搞得我们孩子很尴尬。”于是,她们在读经的时候就避开另外两个孩子,可一周下来,另外两个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读了起来。一位家长感慨地说:“生活之所以很多烦恼,是我们自己不懂得学习。没想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生活道理就蕴藏在经典中,以后要好好学习国学”。
       根据项目资料统计,此项儿童出勤率达到82%;儿童每天在家长的陪伴下在家里诵读经典作品10-20分钟;92%的儿童至少能够诵读一部经典作品:《弟子规》、《三字经》等。初步培养幼儿诵读经典的兴趣,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
孩子们体验亲子游戏彩虹伞

(2)家长共修课程
       家长共修课程共开展两期30课时,受益家长和儿童48人。其中第1期有14个家庭(中途退出4个家庭,参加完整个课程的有10家庭),第2期有10个家庭。与第1期不同,第2期参与范围不仅局限在上庄村,而是辐射到了周边的5公里,有4个家庭每次或骑电动车或开车来参与活动。
      按照项目设计,家长共修课程采用《华藏〈弟子规〉践行教材》作为参考教材,每课学习内容包括:欣赏歌曲(跪羊图等)、集体诵读、古文原文、拼音解字释义引申、典故、导行、范例、每周学礼、拓展训练、动画欣赏十个部分。但在第2期学习中,我们将家长对原文的解释和学习放在了线下,集体学习主要用于诵读和辨析性讨论,而且加快了学习进度。不仅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而且开始学习讨论《论语》。根据计划,2017年,两个经典诵读班家长要陪孩子诵读《论语》100遍。
       虽然参与活动的家长大部分都认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参与活动之前,读过《弟子规》的人很少,有的还对现代人学习弟子规有所怀疑,通过思辨性学习,家长们意识到“朝起早,夜眠迟……宽转弯,勿触棱”等教育对儿童良好习惯和敬老爱幼的品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家长们的讨论和学习,在改善育儿理念和亲子关系的同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家庭关系进行了反思。例如很多家长之前购买的衣物实际上都超过了自己的购买能力,闲置衣物也很多,学习了“衣贵洁,不贵华”后,觉得其实没必要和人攀比。
       本项活动根据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社会教育热点,采用家长讨论和辨析性的学习方法,在借鉴现代教育理念和吸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改善。例如,我们根据弟子规中有关日常起居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弟子规践行表》,用于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家长们经过辨析性讨论和学习,意识到父母是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投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情感、教育方法上的投入。面对社会上各种教育理念方法,家长们开始反思和有选择性的学习。例如,一位妈妈强行将孩子推开,希望以此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志愿者和专家以此为例,和家长们就如何锻炼孩子独立能力展开讨论。根据讨论,志愿者和专家进行适当引导,最后形成了科学培养儿童独立能力的方法。这种以实际案例和日常教育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和支持。家长们利用这种辨析性学习方法,一起讨论了儿童吸吮手指行为,一位家长还现场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当家长们把吸吮手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都放在一起讨论的时候,自然找到了科学的方法。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
上庄中心国学共修课全家福

(3)亲子经典故事会
      亲子经典故事会共开展两期26课时,26个家庭先后参与活动,受益家长和儿童52人。
       本项活动以季节变化和传统节日为线索,通过经典故事(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女娲补天等经典故事)来反应传统文化中朴实的育儿观(新居民在拥有极少的社会服务和社会资源的状况下,对传统的育儿方法更是倍加质疑。实质上,经典故事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中,传达的友爱、和平、向上、健康的思想,对于倡导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经典故事和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唤醒孩子和家长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还可以激发家长和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他们对返璞归真的经典文化进行认同传承)。
       本项活动开展之前,很多家长认为家乡习俗和传统都是封建迷信,早已过时,很少给孩子讲述家乡的民间故事和传统习俗。通过经典故事会,大部分参与儿童能够讲述3-5个经典故事或节日的来历。发掘流动儿童家长身上蕴藏的民间文化资源,是本项目设计的重要特色。按照项目设计,项目组利用大家熟悉而各具特色的民间歌谣、游戏、故事、节日文化、手工制作和地方美食对儿童进行教育,即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乡土文化的美好,又激发了家长和孩子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
       项目组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共开展了“大雪纷飞堆雪人、谷雨、母亲节”等主题活动。此项活动在动员筹备阶段,受到很大阻力,原因是很多家长没有组织经验,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家长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按照节日和节气的变化,梳理出主题活动。家长们由怀疑、试试看,到精心准备、策划、实施,获得了很大的教育自信。一位家长在组织完活动时说:“孩子听说我这次当老师,特别高兴,和我一起准备各种材料。他觉得,妈妈当老师,特别了不起。我也感到很自豪”这些乡土文化活动,让家长和小朋友们体验多元乡土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大家热爱故乡的激情。

流动学前儿童经典诵读与家长共修项目
陆桢霖小朋友的作品

       项目总结: 根据项目设计,项目组对12个家庭进行了观察和访谈,并且组建了3个育儿微信群(共有76人)。在参与活动之前,每个小孩的平均玩伴是1.5个,参与活动之后,平均玩伴是3个;之前,他们最多是和邻居的小孩在一起玩玩,在项目组的引导和支持下,他们在一起娱乐\游戏\阅读的同时,经常带孩子到公园体验和学习。其中3名家长已成为机构的核心骨干,参与到各项服务的实施中。例如,第2期经典诵读班从招生到活动开展,都是由家长骨干组织的。他们在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中,教育理念得到大幅提升。
       项目启动以来,收到了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良好的探索。2017年,项目模式将被复制到昌平、西城等机构和社区。但因因资金、场地等原因,给项目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例如,因为租赁的是民房,活动给周围邻居和房东带来诸多影响。解决办法是多方寻找资源,争取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支持。在本项目的支持下,2016年3月,中心设计的“城市社区学前儿童教育及家庭教育发展项目”获得的东城区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公益创投项目的资助;2016年6月20日,中心开放的“儿童早教及家庭教育项目”同时入选海淀区团委和北京市团委的“小微项目创新大赛”,每个单位各资助5000元;目前,机构正在与陈一丹基金会接洽,希望引进陈一丹国学课程的同时,进行资源的有效匹配;2017年,机构将继续申请海淀区团委和北京市团委的“小微项目创新大赛”,助力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财务结算如下表所示:

种类

预算金额(元)

实际支出(元)

1图书

1500

1790.7

2设备

1200

1040

3文化用品

1000

152

4劳务

6000

7200

总计

9700

10182.7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