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是通过乡村图书馆在当地乡村社区选出5个对读书感兴趣的家庭,给每个家庭配备1个小书架以及按照孩子的年龄段精准配置适宜读物100册,使其成为乡村图书馆的小卫星——乡村家庭阅读站。
该项目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资助,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民间图书馆发展课题组负责项目的征集与落实。家庭阅读站的图书不仅方便自家阅读,还可以推荐给朋友、同学、邻居阅读,以家庭带动邻里,共同营造乡村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促进乡村阅读环境的改善。项目还要求各家庭阅读站做好图书借阅登记与管理,每月由在地乡村图书馆组织一次读书会,进行阅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一、项目申请与落实
2024年9月26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梅江镇社公岭三优园公益图书馆向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民间图书馆发展课题组提出了建设家庭阅读站的申请并获得批准。宁都县位于贡江上游,三面环山,距南昌市有324公里,至赣州市162公里,古代曾是客家迁徙之地,近代又是革命老区,经济上是个农业大县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三优园公益图书馆(以下简称“三优园”)由该校退休老校长黄水发先生提议并以其校友为主体共同创办的,也是宁都县第一个民间教育事业公益性社会团体。“三优”寓意此处是爱读书、会做事、学做人的园地。2006年8月25日,三优园正式向社会开放。此后,每周日都会免费开馆,从下午2:30开放至至5:30。平时日均接待读者二三十人。每逢寒暑假,一些宁都中学的校友们,还会以三优园为落脚点聚会,他们从外地回来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各自的读书体会。目前,三优园已从最早的社区里搬迁至宁都中学新校图书馆中(有独立空间),并继续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和组织阅读推广活动。三优园拥有一支包括教师,银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县图书馆副馆长在内的优秀志愿者团队,按学期进行活动计划,每周都为孩子们开展读书、科学、走进大自然等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

三优园现暂时位于宁都中学新校区图书馆楼中

三优园的阅读活动空间

三优园的志愿者团队
2024年10月29日,“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组给这五个家庭阅读站按照其阅读人口、年龄、性别,精准配置100册适宜读物及一个小书架。五个家庭阅读站共配置新书500册,码洋15270.10元,实洋10383.66元;每家一个小书架,单价338元,共计1690元。家庭阅读站的图书,不仅方便自家阅读,还可以推荐给朋友、同学、邻居阅读,以家庭带动邻里,共同营造乡村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促进乡村阅读环境的改善。项目还要求各家庭阅读站做好图书借阅登记与管理,每月由三优园公益图书馆组织一次读书会,进行阅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表 1 江西省宁都县三优园公益图书馆家庭阅读站基本情况
序号 |
联系人 |
人口 |
阅读人兼小站长 |
其它阅读人 |
1 |
母亲李女士 |
6 |
女儿张某某,8岁,三年级 |
女儿张某某,5岁,幼儿园;
女儿张某某,2岁 |
2 |
母亲曾女士 |
4 |
女儿魏某,8岁,三年级 |
|
3 |
母亲曾女士 |
9 |
儿子饶某某,8岁,三年级 |
侄子曾某某,7岁,二年级;
侄女曾某某,5岁,幼儿园中班 |
4 |
母亲谢女士 |
6 |
女儿胡某某,11岁,五年级 |
儿子胡某某,7岁,二年级;
女儿胡某某,6岁,一年级 |
5 |
母亲陈女士 |
19 |
侄子黄某某,11岁,五年级 |
侄女黄某某,8岁,三年级;
侄女黄某某,6岁,一年级;
儿子张某某,4岁,幼儿园 |
二、项目走访与调研
2024年11月15日至16日,项目组的王子舟、吴汉华、张晓芳来到江西省宁都县。在三优园公益图书馆创办人黄水发、志愿者赖蓉蓉等一行的带领下,陆续走访了五个家庭阅读站,与家长就本项目进行介绍与交流。15日晚上走访了两个家庭,16日上午走访了另三个家庭,由于每个家庭分散在县城和乡镇的不同区域,全程由当地人员驾车送往。在图书馆志愿者和当地小学教师的协调下,每个家庭阅读站都有一个专属的名字。
走访的第一家(表1,序号1)叫做“嘉嘉阅读站”。小书架放在家中的独立书房中,书房还有自家书架,书架上有书,不过与项目组配的书不重复。目前家中住着的有奶奶、母亲、父亲以及三个女儿,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奶奶在家带未上学的小女儿。母亲李女士比较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认为阅读是最低投资的教育,从网上和书店给孩子们买了不少书,也会陪同孩子讲故事、做亲子阅读。小站长张某某会在晚上做完作业后进行阅读,喜欢读故事书、科普、课程相关的书,还会跟妈妈一起读《西游记》,认为阅读对学习有帮助,比如语文,她最喜欢语文,因为很有趣,也去读跟语文相关的书,比如《安徒生童话》。

“嘉嘉阅读站”的小站长张某某在小书架前

项目组与1号家庭的合影
走访的第二家(表1,序号2)叫做“未来阅读站”。小书架放在客厅里,与孩子的小书桌、古筝相伴。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大儿子和小女儿。妈妈曾女士是小学数学老师,爸爸在县企工作,哥哥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小站长魏某性格外向、思维活跃,每天都会坚持阅读一小时。母亲曾女士说在孩子稍微懂事时,就会带她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她自己会读了,她就自己在家读书,也不经常出去外面玩。魏某说她更喜欢一个人阅读,不过也会邀请同学来家看书,还一起玩飞花令等游戏,赢得游戏还会奖励小红花。她也特别爱画画,家里墙上张贴着好几幅她的绘画作品。

“未来阅读站”的小站长魏某在小书架前展示最近看的书

项目组与2号家庭的合影
走访的第三家(表1,序号3)叫做“自有阅读站”。小书架放在客厅里,客厅的另一侧墙还有自家购买的书架和图书。家庭成员有奶奶、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共五口人。母亲曾女士是小学语文老师,读高中的女儿因为离家较远日常住校,每周回家半天。小站长饶某某爱看书,每天早上起来、午间回家、放学回家都会阅读,还会每天清洁小书架。曾女士说,儿子以前还会下去篮球场打篮球,现在就在家里看书。他想要成为班上阅读的领航人,大家一起看书。饶某某说他喜欢自己选书看,书架上的书按顺序读下去。

“未来阅读站”的小站长饶某某在小书架中抽取自己看过的书

王子舟(中)、黄水发(右)与3号家庭母亲曾女士(左)交流中
走访的第四家(表1,序号4)叫做“小丫阅读站”。小书架与自家原有的书架并排放在客厅里,小书架的旁边有两个沙发。家庭成员有爸爸、妈妈、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目前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全家租房住,小书架放在出租房中。另外大嫂一家住在对面小区,家中孩子也常来看书。父亲在乡镇做建筑工作,母亲主要在照顾孩子之余去工厂里做手工。母亲谢女士很重视孩子学习和阅读,在老家了有许多买的书,平时也能与孩子一起读书,大的自己看书,小的就给他讲睡前故事,周末也会带孩子去县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小站长胡某某很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和阅读,早起有晨读、晚上做完作业看书。老师和同学会说她看书多、会讲故事,她认为阅读对学习有帮助,提高语文以及阅读理解的成绩。

“小丫阅读站”的小站长胡某某在小书架前沙发上看书

张晓芳与小站长胡某某做问卷访谈
走访的第五家(表1,序号5)叫做“至诚阅读站”。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住在一栋五层楼的乡村自建房中。小书架放在一层外出打工的家人房间里,这里目前是家中孩子学习、阅读的场所。目前家中常住10人,包括陈女士一家、三姐一家和两人的父母。陈女士是大学教师,也是三优园公益图书馆的志愿者,比较关注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孩子们平时放学回家都会看书,平均都能在半小时以上。小站长黄某某和两个妹妹都是小学生,每天要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打卡任务,除此之外他们喜欢各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比如妹妹喜欢看《呀!屁股》,哥哥喜欢看《贵州寻访记》《跑跑镇》。黄某某说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老师提问的时候他都可以回答上来。

“至诚阅读站”的小站长黄某某和小书架

项目组与5号家庭的合影
三、项目经费支出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