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是通过乡村图书馆在当地乡村社区选出5个对读书感兴趣的家庭,给每个家庭配备1个小书架以及按照孩子的年龄段精准配置适宜读物100册,使其成为乡村图书馆的小卫星——乡村家庭阅读站。该项目旨在将精准阅读帮扶送推到乡村社会微端,培养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该项目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资助,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民间图书馆发展课题组负责项目的征集与落实。
一、项目申请与落实
2023年9月20日,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向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民间图书馆发展课题组提出了建设家庭阅读站的申请并获得批准。北永安农家女书社于2009年1月份成立的。书社成立14年来一直深耕于乡村社区,为本村及周边几个村子的乡亲们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书社由当初20平米的一个厢房到拥有了本村爱心人士免费提供的占地600平米的一处院落。围绕着书社也有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妇女骨干队伍及核心团队成员。书社创始人房红霞先后荣获全国首届“书香家庭”、河北省优秀读书人、邢台市“最美阅读推广人”等荣誉称号,书社多位骨干姐妹被评为“邢台市书香家庭”、“内丘县书香家庭”等。

北永安农家女书社外景
北永安农家女书社选择的五个家庭阅读站,全部分布在北永安村。北永安村位于内丘县城西3公里,是典型农业种植村庄。全村共168户、667人。耕地面积910亩。其中:0到6岁54人,7到65岁516人,65岁以上97人。学龄儿童69人。北永安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村民主要以打工为生,人均年收入22600元。
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家庭阅读站基本情况
序号 |
联系人 |
人口 |
阅读人一 |
阅读人二 |
邻居阅读人数量 |
1 |
妈妈刘女士,31岁 |
6人 |
女儿刘某某,12,新西关小学五年级 |
女儿刘某某,10,新西关小学四年级 |
8人 |
2 |
妈妈杨女士33岁 |
4人 |
儿子刘某某,11,西关小学四年级 |
儿子刘某某,8,西关小学一年级 |
10人 |
3 |
妈妈张女士,34岁 |
6人 |
儿子韩某某,10岁,追光小学五年级 |
女儿韩佳慧,6岁,新西关小学一年级 |
6人 |
4 |
妈妈乔女士,32岁 |
6人 |
女儿刘某某,8岁,平安小学二年级 |
儿子刘某某,5岁,就读内丘县幼儿园大班 |
10人 |
5 |
妈妈刘女士,30岁 |
7人 |
儿子刘某某,8岁,平安小学二年级 |
女儿刘某某,6,内丘县幼儿园中班 |
11人 |
10月19日,“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组给这五个家庭阅读站按照其阅读人口、年龄、性别精准配置100册适宜读物及一个小书架。五个家庭阅读站共配置图书500册,码洋16124.20元,实洋10964.46元;每家一个小书架,单价274元,共计1370元。家庭阅读站的图书,不仅方便自家阅读,还可以推荐给朋友、同学、邻居阅读,以家庭带动邻里,共同营造乡村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促进乡村阅读环境的改善。项目还要求各家庭阅读站做好图书借阅登记与管理,每月由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组织一次读书会,进行阅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二、项目走访与调研
10月28日至29日,项目组的王子舟、张晓芳及其研究生舒湘、张歌及其研究生杨淋云来到河北省内丘县北永安村进行走访、调研。
10月29日上午,在北永安农家女书社的房红霞的带领下,五人步行走访了五个家庭阅读站,与家长就本项目进行介绍与交流。
走访的第一家是1号家庭,小书架放在卧室里。家庭成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两个女儿。父母均初中文化水平。爸爸在北京车行工作;妈妈则在县城打工,每天回家。两姐妹都喜欢读书,卧室里都各自有带书架的学习桌,桌上书架里的书是自购的。大女儿很会画画,墙上贴着她的作品;小女儿表示她最喜欢的书是漫画《父与子》。此外,小女儿平时还积极参加书社开展的微课活动。

妹妹在小书架前选书(注:图片左侧为姐姐的画作;右侧为妹妹的学习桌)

杨淋云(右1)辅助妹妹完成调查问卷
走访的第二家是2号家庭,书架放在客厅里。家里四口人。爸爸高中毕业,在某家搅拌站工作;妈妈幼师毕业,在做淘宝客服。11岁的大儿子刘某某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最喜欢的书是《数学智斗记》。8岁的小儿子思维比较活跃,做问卷时乐于分享,每个问题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例子。他最喜欢的科目也是数学。

张晓芳(右1)在与家长们讲解家庭阅读站项目的内容

哥哥(左1)、弟弟(右1)与小书架的合影
走访的第三家是3号家庭,书架放在二楼客厅里。家庭成员有爷爷、奶奶、妈妈、爸爸、儿子和女儿。其中父母均高中学历,爸爸为退伍军人,现在某煤矿工作,两三个月回家一趟;妈妈在县城学校门口做小吃摊生意。10岁的儿子读私立小学,此次走访因其住校而未能见到。6岁的女儿韩某某怕生,不太敢说话,后来在书社跟妈妈一起来做的问卷。熟悉之后能够一边答题一边分享自己的情况,比如喜欢猫和粉红色,家里养了一只白色的猫。

王子舟(左1)在向家长宣读致家长的信

张晓芳在问妹妹喜欢哪些绘本
走访的第四家是4号家庭,书架放在客厅里。家庭6口人。爷爷奶奶初中辍学;爸爸大专学历,在县城做装修设计;妈妈也是大专学历,曾在县城一家私人绘本馆打过工,在那期间会带女儿阅读绘本,现在县城物业公司工作;8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都喜欢读书,小儿子上幼儿园,中午不回来。

舒湘辅导小学生完成调查问卷

项目组与4号家庭合影留念
走访的第五家是5号家庭,书架放在卧室里。家里7口人。爷爷、奶奶和爸爸都初中文化,妈妈高中文化。21岁的姑姑现在唐山读大学,平时帮农家女书社做小视频,寒暑假在家,能帮助和影响刘家兄妹的学习。刘家兄妹都很喜欢读书。6岁的小女儿喜欢涂颜色的书,但没有去过图书馆。此外,刘妈妈每晚都要给女儿讲故事,女儿才愿意睡觉。

张歌在给妹妹读绘本

王子舟(左2)、张晓芳(右1)和孩子妈妈(左1)讨论家庭阅读情况
三、活动花絮 10月29日下午,农家女书社负责人房红霞在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会议室,以“家庭小书架项目的效果”为主题,组织北京大学课题组与参加2016年以来家庭阅读点的孩子和家长进行座谈。共有十几位村民和孩子参与了此次家庭阅读点座谈会。作为座谈会主持人,房红霞介绍了到场的家长、孩子。这些参加者有的是第一批阅读点家庭,有的是流转的第二批家庭,有的是现在新一批的家庭。在座谈会上,前些年参加家庭阅读点村民,纷纷对这个项目给与了好评价,说他们的孩子与邻里的孩子都实实在在地受益不小,很多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没到上大学年龄的孩子,现在也都入读了好高中。还有一些村民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自己相看的书。课题组组长王子舟对大家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当场表示给每位参会者提供两本书的免费赠送,由大家自己选书,课题组负责采购寄送。。

家庭阅读点座谈会现场

项目组与参加座谈的村民、孩子合影留念
北京大学“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站”项目组于11月1日收到农家女书社负责人房红霞采集的村民需要图书的清单,有余华的《活着》,以及《带着孩子游中国》《笠翁对韵》《DK博物大百科》等。项目组11月10日就完成了选购配送,一共20种29册,码洋1397.40元,实洋950.23元。
四、项目回访
2024年10月18日,项目组的张晓芳、张歌和闻玳震三人再次来到内丘县北永安村进行项目回访。在农家女书社负责人房红霞的带领下,步行走访了位于村里的五个家庭阅读站,与孩子、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小书架运行一年以来的情况。首先,项目组与房红霞交流了这一年来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的运行及其在推动家庭阅读站项目中发挥的作用,也了解到近年来乡村在邻里关系、孩子阅读环境方面的一些新变化,对家庭阅读站项目未来发展做了一个设想与交流。随后,项目组先后走访了5个家庭。在回访过程中,孩子们分享了一年来自己的小书架阅读经历,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图书。家长表达了对小书架的认可和对项目捐赠方的感谢。

张晓芳与房红霞交流家庭阅读站项目的发展情况

1号家庭的小朋友向项目组介绍她最喜欢读的书《淘气包埃米尔》

张歌与4号家庭妈妈杨女士回访交流

项目组与房红霞与5号家庭全家合影
五、项目经费支出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