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图书馆与公益项目——剪报图书馆
回到首页
图书馆名: 剪报图书馆
图书馆长: 林锡志
成立时间: 不详
图书馆址: 河北廊坊市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
发布时间: 2012/11/12 13:03:12

      

图书馆简介:

新华网石家庄5月28日电(记者 任丽颖)“私人图书馆”这个称号对于村落里一个10平方米的破旧小屋来说似乎有些夸张,里面所陈列的一摞摞编辑粗糙的剪报本好像也配不上“图书”这个名词,但从渴望了解外部世界而不时过来借“本”的农民角度看,这里又的确是“私人图书馆”。

“也许是中国唯一的呢?我也不知道,但我想应该是最有特色的吧。”在慢慢推开图书室的门时,大城县李贾村8旬老汉林锡志满脸自豪。

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四壁不甚洁白,装饰壁纸是发黄的报纸。其中的三面墙都钉了上下共6排破旧的木板,4048本剪报本按照类别整齐地摆放在上面。

林锡志介绍,他自1957年开始收藏报纸,主要原则是“世界之最”。看到有这方面的新闻就把报纸保存起来。由于越积越多,上世纪70年代开始,林锡志开始对报纸上的新闻进行分类,同一类的新闻归入一册。

报纸的来源有两种,一开始年迈的老人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镇上去收旧报纸,两个儿子看到父亲如此执著,有时路过废品收购站也带一些报纸回来。后来村委会为了支持他做剪报收集,免费为他订了当地的三级党报。

随着收藏的剪报本越来越多,这个小屋在村里逐渐有了名气,很多村民们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便来林锡志的家里借着看,还有一部分人是村里正在上学的孩子们。

“我愿意收集‘世界之最’首先是出于兴趣,后来过来看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认真收集。尤其是小孩儿们,我愿意让他们过来借书看,最好以后有出息了都走出去,不要留在村里。”林锡志说。

借书的方式很简单,熟人的话林老汉记个名字、书目,不太熟悉的外村人就交上几块钱押金,也没有还书日期,借多少天都可以。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丢失的情况发生。

林锡志文化程度不高,他坦言自己收藏剪报的方法可能不太科学。记者翻开目录表,发现上面除了有“建筑类”“动物类”“江苏地区”等通俗易懂的类别,还写着“人体怪现象”“最守时的人”“文学界违法”等分类。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看报纸时有的字还不认识,有的名词不知道什么意思,这样就放弃了一部分内容的收集。有时遇到报纸两面都是好知识,我就骑自行车去村外复印,一块钱一张纸,太贵了。”林锡志苍老的手抚摸着自己的总目录。

记者临走时,有位十几岁的男孩儿进门还书,皮肤黝黑的他看到有外人在场,不好意思地对林锡志说:“挺好看,再借一本‘海洋’的那个。”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题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Project Team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